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

佛经    佛经中浅钞    佛法文章

 

回首页 回步他佛佛法文章首页 上一期文章 下一期文章 打印本页

 

佛历二五四七年(公元二○○三年)十月一日

 

佛经律论作准

奉行佛经律论 弘扬戒定慧 赞叹唯一佛乘 禅定波罗蜜

般若波罗蜜 世世发菩提心

勤行南传大藏经律部(元亨寺版)的部份律文──

「…即由一比丘陪伴下,往居士家悔过,自求宏宥恕。

若居士不受,则由伴比丘代求宥恕。

若居士仍不受,则以僧伽名义求宥恕。

若仍不受,应在居士前胡跪,合掌,自陈其罪。」。

 

 

信的处理

    

  步他佛月刊的发行,是大善知识决定的。

  一年多的时光,很快的消逝了。来信中,发扬佛法的信,视版面回信或作部份刊载,或作综合答复。

  至于文章写作方式,分为四种写作方式:

  第一无所得恭钞佛经律部,使愿意闻思修佛法的佛弟子,可以恭读经文。

  第二是将佛法生活化,趣味化,大人小孩都喜欢读,并且愿意实行于生活中。

  第三是一次又一次的劝勉愿意菩提精进而又因为疏忽的犯戒者。若有疏失犯戒者,稍作提醒。

  第四是摧破谤毁如来法的恶比丘谬论。

  佛法佛经律部是天人师佛的 智慧财产权、著作权和版权。恶比丘谤毁如来法时,佛弟子有权利及义务摧破恶比丘及其谬论,才能维护佛法之纯正发扬。

  人的善恶,很明显的从写信者的信件中表达出来了。

  有些信,是高兴于直接恭钞佛经律部的部份经文,醒世劝人。

  也有信件是自言他是比丘,他否定佛经,他不重视戒律。甚至有的说,他不穿比丘偏袒右肩袈裟染衣,台湾的佛弟子还是孝敬钱财给他,他满意于衣食无缺的这种生活(颇有示威的言行?你们又有什么奈何?)。

  有的信是问为什么要刊佛经律部经文,以及那些会下地狱的经文。

  有一封批评佛光山寺释星云和佛光大辞典的信,文中说,佛印禅师说的「放屁是放掉贡高、自大我慢、无明、贪、瞋屁和放掉轻蔑屁」,苏东坡度江考佛印禅师,是不是「佛印称赞能放屁,才能度到彼岸?」。

  那么,佛印禅师有没有犯了菩萨十重禁戒中的「自 赞毁他罪(此罪是重罪)」或是犯了「说四众过罪(此罪也是重罪)」?或是释星云法师犯了?那只有他们的藏识最清楚了,任何人都没办法骗自己。

  这信中,还述说:比丘不可轻蔑在家者、比丘不可诽谤在家净信善好僧、不可离间在家人…。

  来信中说及的比丘重罪,还有很多,以后若有机会,再另行刊载。

  其中有几点还是可以稍作简说,信中说,佛光大辞典中的「然民四十年以后,正统佛教传入台湾,斋教逐渐没落。」,那是不是「特殊比丘」的言行?那就不能知晓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佛光山寺的佛光大辞典,直接骂尽在台湾数百年的全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根本就是直接骂民四十年之前在台湾的佛弟子都是非正统,包含月眉山、大岗山、凌云禅寺、法云禅寺、龙华派斋教斋门…等的四众们,都一次就被佛光山寺的比丘骂完了。

  佛光山寺的比丘即使要诽谤污蔑斋门,也不必将其它宗派的祖师八代都骂啊?

  像这种「以偏盖全」的株连无辜,是古代帝王建立专制体制的残酷手段,例如:明郑时,鲁王之女信佛教临济宗无为教斋教,清帝康熙就强力镇压临济宗龙华派。

  佛经律部记载「四众都是第一」,实行了义法的人都是第一,没有我胜「他劣」、我尊「他卑」的思想言行。

  所以啊!是犯了菩萨十重禁戒的那几条?是犯了比丘戒的那几条?是如何障人入在家菩萨摩诃萨法门?是如何诽谤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的实行空无相无愿菩萨僧?或是谤了「发菩提心」的在家菩萨戒僧?或是谤了声闻乘四双八辈优婆塞圣众僧? 或是谤了佛制优婆塞净信善好僧?阿赖耶识都记得很清楚,如影随形,丝毫无差。

  假使千百劫  所作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信的处理而无所得。

 

 

 

    

  初一日就快到了,于是走到市场,想买一些水果,于初一日供养佛。

  虽然是秋天,只见水果架上,放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有红蜜苹果、葡萄、木瓜、青枣、梨、香蕉、奇异果、番荔枝…

  看着、看着,发现竟然还有夏天才能成熟的龙眼。很好奇的请教服务人员,才知是从热带国家进口的龙眼,经过多次的花粉媒介,水果味道可能稍微有别 于常吃的龙眼。

  在市场内,发现师兄也要买水果,挥一挥手,他看到了,走近相互问好,继续挑水果。

  看到师兄买了一个榴莲,笑着向他说,供佛之后,是不是要做炸榴莲、冷冻榴莲、酸奶榴莲…。

  没想到师兄竟然说:「实在很惭愧,拜佛和拜菩萨很多年了,完全不懂。请开示:佛、菩萨、僧。 了解之后,才容易精进,也较能正确供养佛法僧。」。

  遇到这种大问题,那必须小心谨慎的说,避免妄语,更要避免谤佛…。

  因此只能稍作讲说:刚般若波罗蜜经记载,天人师佛交待「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解说」。在一部佛经中,告知佛弟子要实行佛法,讲说佛法,传布佛法,就有数次之多。许多部佛经,也记载天人师佛交代四众弟子要传布佛法。

  佛和僧,都是梵音的直接音,至于了义的讲说,那必须恭阅佛经或律部,依经律论的经文或律文而作中钞讲说。

  听到这么慎重的讲说,师兄才知闻思修佛法是如此庄严伟大,不可稍微疏忽。

  只听到师兄说:「就像水果,先挑选优良品种的成熟水果,取出种子,晒干,让种子冬眠,春天时、找一处土壤肥沃的地方播下种子,浇水,种子发芽、浇水、施肥、剪除病枝,长大,开花、结果、成熟,…。

  避开劣下的酸烂小果。才能成就甜美大果。」。

  「请问您,是不是可以告诉我,那几部佛经或律部,让小弟可以恭阅佛经经文及律部律文,好作正确有效的依经依律闻思修。」。

  无所得请出了杂阿含经,大正版大藏经八七三经,恭钞佛经经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善好调伏众。何等为四?谓比丘调伏、比丘尼调伏、优婆塞调伏、优婆夷调伏,是名四众。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若才辩无畏,多闻通达法,

  行法次法向,是则为善众。

  比丘持净戒,比丘尼多闻,

  优婆塞净信,优婆夷亦然,

  是名为善众,如日光自照。

  如则善好僧,是则僧中好,

  是法令僧好,如日光自照。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

  如调伏,如是辩、柔和、无畏、多闻、通达法、说法、法次法向、随顺法行亦如是说。」 。

  恭阅佛经经文之后,师兄沉默着,只见他脸色苍白,抖动身体,不知是不是年纪大了,买水果走累了,劝他坐下休息,端一杯开水给他解渴。

  一会儿,听他喃喃自语:「净信者即是僧。那么以前有人谤居士不是僧,当时未经查证,就跟着起 哄,误中奸计,不知道是犯了两舌罪?或是恶口罪?会不会犯破和合僧罪?……糟糕了。」。

  看到这种深深自责的表情,极为感 叹他过去误随破戒者欺凌优婆塞善好僧而造下弥天大祸,因果报应可能相当长久,当然深感惊惧。

  过了一阵子,师兄惊魂稍定的说:「以前没有想到众生平等和人人具有智慧行为能力,只要肯闻思修佛法,就能远离诸苦而度达极乐家乡。

  现在已知前非,不知有没有灭罪消愆的法门?」。

  想到师兄在同修会中,一向是极为精进,对于他问的大题目,真不知要如何回答,也不能随便说一说,只好说:「还是恭阅天人师说的佛经律论吧。佛说的才正确。」。

 

 

 

苦即灭道

    

  「实行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的经文,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因此用代替名劝破戒比丘不要毁佛法戒律」。

 

 

  信为道元功德母。

  今年的七月,天气特别闷热,台北下了两次冰雹。法国还热死了几千人,因为他们遇到一百年的最热几天,连续大约十天四十度左右,有些老人和生病者就蒙获宠召而离开人间了。

  台北的白天,像火炉一般的热,常在摄氏三十五度至三十九度之间。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大家都尽量少出门,避免紫外线照射过多,降得皮肤癌的机会。运动呢?只好选择黄昏时候或夜晚了。

  走在人行步道上,枫树的叶子,透出深深的青绿色。千层皮树,刚好在开花,闻了,很像酱油的味道。

  附近一所寺庙正在中元普度,大家都忙着,即使是冷气吹拂之下,也是汗流浃背。天气实在太热了,路的转弯处,有些树的部份枝叶,被热风吹干了,演出万绿丛中一枝枯的情形。

  因为观看焰口施食的人很多,众人体温的增温效应之下,有些人热到受不了,拿着焰口施食要集,走到庙外,坐在水泥椅上休息。

  有一位拿着一本月刊,很高兴的说:「你看!某某月刊的九十二年七月号,写了一篇文章,佛教发展史述略讲义。文章中,这么写──『…晚明,佛教人才衰弱,僧众良莠不齐。万历年间(公元一五七三年),先后产生佛教四大鸣僧,如憨山(释德清)、紫柏、莲池(释宏)…。』…」。

  「释德轻因名位过高,牵涉宫廷争立太子案,被贬」。

  「唉!阿含经记载,佛告诉比丘们,大意是于佛法精进,避免谈论国家施政及王臣生活。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记载,常离国王及国王子…。释德轻不听佛语,牵涉宫廷争立太子案 。毁佛语,是不是破戒比丘?」。

  「你看!明朝释德轻比丘还写了中庸注解,佛化言道的老子注解和庄子注解。」。

  「若没有圣人老子及庄子允许,就写老子注或庄子注解,很明显的,犯了偷盗戒。」。

  「他啊!岂不是成了顶顶出名的×戒比丘大贼?」。

  罚鼓山的破戒比丘岩仔在『胁佛裙疑』中,诬指龙华派渲染出家人的过失。可是数百年来,释德轻及其徒众,似乎很乐于宣传释德轻犯偷盗戒的事?」。

  「唉!佛化言儒的中庸注指,佛化言道的老子注解及庄子注解,若一部中庸都以佛法写注解,那可能归类于自赞毁他的重禁罪。」。

  「用佛法去注解道教或儒家的经典,等于是故意挑起其它宗教徒的怨恨,那是很容易造成宗教斗争的挑衅行为。」。

  「某先生已经写得很清楚了,晚明,佛教人才衰弱,现在再加上这么一位,都几乎要全盘尽墨了。」。

  因为讲得合乎佛法戒律,又遍达人情世故,大众一片肃静,佩服这位优婆塞,敢说出明朝破戒比丘的大缺失。

  别人是希望各宗教和平相处,将其它宗教的部份经文,取出互作印证,就像这样:

  「身如宅狱」。

  「吾之大患在于有身」。

  佛教与道教的部份想法,在此两句话中,就表达出来了,可以促进沟通及和平共处。

  那有像明朝释德轻那种挑起其它宗教徒怒火的谤毁佛法言行,可是已经四百多年了,还是有一些人在歌颂释德轻比丘的谤毁佛法的言行及盗印谤毁佛法的梦忧集等之著作,似乎是很赞同释德轻的谤毁佛法、破戒及挑衅言行。

  观众听到这里,更加感到兴趣旺然,释德轻他既然一大堆差,今日就点到为止,避免名僧太漏气了。

  有一位观众就说了:「庙方送的焰口施食要集中,古代某人将破戒比丘释诸宏的谤佛文章抄入其中。」。

  优婆塞走近,笑着说:

  「你看!明朝破戒杂僧释诸宏比丘的文章写得多么漂亮,可是却是障人闻思修佛法的文章。」。

  天人师佛说的佛经,都是教众生实行般若波罗蜜,说五蕴佛性成为天人师佛。

  五蕴是五蕴,并不是六合。

  那么,『于内六合相符』是什么?

  六根是识蕴行蕴色蕴范围,只是五蕴的一部份功能,并不是六合。

  有一位优婆夷接着说:

  「阿含经记载,色受想行识是法身。

  恶比丘释诸宏却弄了个『六合相符』,那是不是等于在向释迦牟尼佛唱反调?

  大宝积经记载,非九十五种外道能坏我佛法,亦非诸余外道能坏我法,只有恶比丘坏我佛法。

  唉!有些人就是高兴于将谤毁如来语印刷在施食要集内,大加渲染。」。

  「云凄的著作,还有没有谤毁如来法的?」。

  「有!不少。他的其它著作也有谤毁如来法的词句。」。

  「唉!又被先生说了,晚明,人才衰弱。现在再加上几位破戒杂僧,真的是人才衰弱,堪称当时圣僧少,破戒比丘满街跑。」。

  「再多说一些吧!大家才能精进。」。

  优婆夷(译为中文是净信女)说:

  「那是什么?」。

  「桌子。供奉赞佛偈的桌子。」。

  「若是搬到五方结界,是什么?」。

  「是五方结界的桌子。

  啊!赞佛偈的偈文搬到五方结界,那岂不是成了一首○○○○偈?」。

  「宏仔!障人菩提精进的因果报应是很可怕的。」。

  优婆塞(净信男)和优婆夷(净信女)说了佛法之后,寺庙内的焰口施食也完成了,大家拿走自己的物品,各自回家。

  回到佛堂,和师弟谈起刚才见到的事情。师弟拿出了一本无生老母溯源,郑志明先生编写的,文史哲出版社印行的。

  书中说及恶比丘宏仔所写的症讹集中,曾对罗因的五部六册考试本加以批判,说诸宏批判污罗因,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无为哲理的困顿。(可是呢?恶比丘宏仔有这种能力吗?)

  师弟说:「郑先生一向对龙华派相当的友善,那几句话,会不会是打字时候,标点符号打错了?」。

  「不是吧!抄了宏仔写得最跩的文章,等我们摧破谤文。」。

  「是不是就像释某某将释诸宏最跩的谤文抄写在施食中,等着佛弟子去摧破宏仔的谤毁如来法话?」。

  大家就这么谈了起来,各自发表看法。

  「喂!五部六册的全名是五部六册考试本,第一册是苦功悟道,第二册是叹世无为,第三册是破邪显证上,…第六册。

  他写为『五部六册,号无为卷』,这又何必呢,波罗夷罪妄语戒岂是好惹的。」。

  另一位师弟说了:

  「被刊在施食要集中的最跩文章,告知大家,破戒杂僧释诸宏连五蕴法身都不懂,只是敢谤佛。」。

  「喂!人家是名僧。你不要这么给他漏气。」。

  「是他自己写的文章漏自己的气。我们说了,是让别人避免误入深坑。」。

  「不懂法身清净言行的人,怎么可能知无为法。」。

  「不懂又敢装懂,未证又敢装已证因果报应是很利害的。」。

  「我们学习天人师佛摧破恶比丘谤言的方式吧。」。

  无所得恭钞华严经卷第六(六十华严)的部份经文──

  「…文殊法常尔,法王唯一法,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唉!释诸宏比丘谤罗因『将万行门都废置』,简直就是指着罗因祖师骂释迦牟尼佛。」。

  「佛经记载『法王唯一法』的唯一佛乘。他又何必弄出『将万行门皆废置』的栽赃话呢。现代的罚山岩仔比丘是不是宏仔的徒孙?他们谤毁如来法的方式,极为雷同。」。

  「破戒比丘德轻宏仔和恶比丘岩仔!不必含混其词的用栽赃妄语方式障人菩提,败絮文章只会自害害人。」。

  「要不要继续实行不写破戒比丘真名号及其著作的名称?」。

  「我们继续奉行佛经律论,实行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的经文, 于声闻人亦『不称名』说其过恶,亦『不称名』赞叹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

  「好!我们即使对已死很久的破戒比丘死人及其著作,也是『不称名』的说其过恶,用代替名号,并且摧破其破戒谬论。」。

  苦即灭道而无所得

 

佛历二五四七年(公元二○○三年)十月一日

回首页 回步他佛佛法文章首页 上一期文章 下一期文章 打印本页

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步他佛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