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

佛经    佛经中浅钞    佛法文章

 

回首页 回在家菩萨传首页 下一篇文章 打印本页

 

在家菩萨传

    ■

 

  天人师佛.在家菩萨摩诃萨.出家菩萨摩诃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人天乘。

  有弘扬佛法的主因,若是时机成熟,众缘和合,水到渠成,可能可以写几位在家菩萨摩诃萨、清信士、清信女的佛法生活。

  佛经经文有记载的,或中土的在家修行者。

  第一位是郁伽长者。

  无所得恭钞在家出家菩萨戒经(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的部份经文──

  佛告阿难:「 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是贤劫中多化众生;非出家菩萨百劫、百千劫,何以故?阿难!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所有功德。」。

 

 

 

 

郁伽长者──启请第一

 

一、长者的风范

  印度舍卫国,位居恒河中下游,平原广阔,泥土肥沃,水源丰富,日照稳定正常。当时的人,重视耕种技术,农业极为发达,人民安居乐业。

  舍卫大城里有许多达官显要和商界名门,譬如:给孤长者、法施长者、名称长者…。当时的印度,类似一种战国时代,几十个大小国,会互相征伐,偶尔国王会询问长者关于征战利弊、水旱灾难、物资救济、施政得失报告…。在家族中,因为德高望重,喜庆宴会、探视病人、排解纠纷,常常必须亲自出席,极为辛苦。在生活中,必须规划未来的家庭生活,管理财产,教育子女,指挥员工工作,时间总是不够用。

  首都舍卫大城中,有一位郁伽长者,是佛弟子,常去祇树给孤独园礼敬佛,听佛说法,然后将佛法生活化,实行佛法。

  当时制度,长者的农田,可以给佃农耕种,收取稻麦租金。那一天。又是承租者付稻麦租金的日子。 

  只见积欠房屋租金的商人老黑哀求说:

  「近来生意不好,所以没钱付房屋租金。请长者继续将房屋租给小弟,生意好转之后,再将房租全部付清。」。

  长者沉默着,没有应允。

  依照合约,需要请公证官处理。

  公证官裁示:「依照最初约定,房屋租期到期,承租户理当完整归还房屋和付清房租。今年年初,老黑赚钱,买房屋田产和娶小老婆;现在做生意不赚钱,就要屋主陪同亏损租金,这是利己而损人的事。所以只好依法裁决,才能合法合理保障人民利益。」。

  下一位是年轻的商人,负责承包石头泥土运送工程,年轻商人说:「长者!请不要扣工程款,牛车是牛拉的,牛累了,就耽误了,以后不敢了。」,一再哀求。

  长者还是沉默,没有说好或不好。

  某人说:「年轻人!你承包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工程。上一次大水冲掉了河堤,淹了大水,稻禾都淹死了。水退了之后,田里都是砂石而不能耕种,很多佃农因此失去耕种机会,因而家人常挨饿。你为了多赚钱,买了一些老牛拉车,碰巧又遇到下大雨,道路冲失,所以延误了工程。

  做承包工程的人,要诚恳、重视信用,信用是最优秀的本钱。只一件工程可能赚得并不多,信用可以令你细水长流、活水赚一辈子钱,并且使你具有良好商誉。」。

  最后决定,工程都已经完工了,不扣钱,但是避免和没有信用的人来往,避免延误工程,因为天灾是不等人的。

  继续进来的是一位佃农,弯着腰,一面走路一面向长者敬礼,手上还抱着一个石头。

  长者看见了,说:「上半年因为河堤还没修好,下大雨时,会淹水,所以不收任何田地租金。虽然你勤快,在泥砂田里种了一些花生蔬菜薯类,还是不必付租金,那些收获都归你所有。」。

  老农感谢的一再敬礼,然后说:「这个原石很漂亮,石上的图案花纹,像一只大象,非常细致优雅,请长者留着观赏。这是大水冲到田里的石头,田里的任何物品都属于长者的。小农清除砂石时,发现了,立刻送到大院,请收留。」。

  一般佃农的家计,是相当清寒的;遇到水患,失去了稻麦收成,只能在砂石田里,种一些薯类杂粮,然后到长者大户人家做杂工。如今在田里捡到一个漂亮石头,不敢私自占有,还亲自送交地主。

  长者说了:「送给你,作为送石头的工资吧。」。

  群众都知长者一向极为慎言慎行,重视诺言,现在长者将雅石送给佃农,只用「工资」作为帐目。大家都非常好奇。

  就有人小声的问同伴:「什么意思啊?运送石头的工资?」。

  知大众心中的想法,某人说:

  「在地主的田里挖到雅石,知说雅石是地主的资产之一,这是智慧。将雅石送交地主,代表意念没有被石头征服。他已经拥有智慧宝,实在没有更好的可以送他,只好送他石头作工资。」。

  长者就是这样子,自己闻思修佛法,并且将佛法实行在生活中,待人接物时就发挥出来了。若是遇到违纪的人,他尊重国法,依法处理。对于容易疏失犯错的人,他会慈悲劝勉,明示诚信是最好的本钱。

 

 

二、佛威神

  原本是舍卫国祇陀王子所有的花园,被一位鼎鼎出名的给孤长者看上了,想向王子购买,然后奉献出来,作为佛说法和居住的精舍;几经沟通,王子捐树,给孤长者捐出土地庭园,就是有名的祇树给孤独园。

  园中,小丘绵亘,清凉柔顺的溪水、婉转的在沟中流着,小鸟啾啾,鸟雀飞翔,花木扶疏。石头铺成的道路,通往每一处房舍,便利中,充满了宁静。

  园中的几处,有菩提树。释迦牟尼佛住的精舍,右前方大约一百多公尺处,也有三棵菩提树,传说是阿难尊者种植了第一棵,之后再繁衍出这三棵。

  佛住在精舍时,也会在菩提树下,向佛弟子说法。

  那一天,佛在祇树给孤独园中的给孤穷精舍,阿难尊者等大比丘僧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五千人。弥勒菩萨、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等诸大菩萨而为上首。

  郁伽长者与家人员工,前来精舍礼佛,都想恭闻佛法。

  另外,还有法施长者、名称长者、善与长者…等,及其家人员工,也到达精舍,想恭闻佛法。

  大家在佛足前,礼敬天人师佛,之后,再从佛右手边,绕佛三圈,然后找一个有树荫的地方坐下,或是找一个平整的位置坐下,准备恭听佛法。

  此时,郁伽长者观知长者们都已到达。

  承佛威神,郁伽长者向佛.合掌,尊敬向佛说:

  「弟子想请问佛法,愿佛准许发言,并听内容。」。

  佛说:「如来常听。长者!准你请问,详细说出你不懂的疑难问题,我解说,你就容易了解。了解才能解除困扰,了解才能实行佛法,喜悦肯定自心及其运用。」。

  天人师佛大慈悲心,笑容满面的用温和语言说话,即使是佛弟子请教佛法,佛还是称呼弟子为长者或姊妹,所以佛弟子背诵佛经戒律时,都同样的背当事人姓名或称呼,敬重就是这样子代代相传下去了。

  很多人或许曾经想到,鸠摩罗什法师译出佛名号时,有十一种尊称。再加上其它数字译师译出的佛名号,譬如:众佑、步他、大圣人…,总计大约有二十种名称,为什么最常恭读的是佛?

  获得天人师佛准许。郁伽长者发言请问:

  「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解向大乘,信于大乘…闻无量佛智,欲修佛智,发大庄严,知生死中、无量苦患,于无量阿僧祇劫、心无忧恼,于无量劫流转生死而心无倦。

  …云何在家菩萨住在家地,如来所,随顺修行而不损坏助菩提法?于现法中、无缠覆业,得增胜行?云何行法?云何修善?

  出家菩萨云何可住?云何不住?」。

 

三、绍隆三宝

  郁伽长者请问之后。

  天人师如来说:「长者!你请教的,是你们最适宜听的,是你们最适宜理解实行的,是你们最适宜传布的,…。

  长者!仔细听!常常闻思修,现在为你说在家出家菩萨所住学得胜利。」

  郁伽长者欣悦的说:「是!世尊!弟子受教而听。」。

  佛开示了,柔和、安详、优美的声音,在空中,传送到大家的耳朵,愉悦了大家的心,大众聚精会神的听着。

  「长者!在家菩萨应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以此三宝功德回向无上正真之道。」。

  总管想到了一些事,譬如,听到了,很多弟子懂了,很多弟子清楚的记住了。可是也有人是初学,想知晓名词,继续深造。发菩提心而在家庭生活的佛弟子,称为在家菩萨,这是从发菩提心作立足点的称呼。若是精确一些,发菩提心,闻思修佛法,定力达到某种阶段,是实合的在家菩萨。

  佛告诉我们,不要心外求法。愿意礼佛,愿意恭听佛法,还要实行。天人师佛实行佛法,所以寂灭大乐。佛的感受又不能给我们分享,也没办法送给我们。所谓,饭要自己吃,自己的肚子才会饱。

  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有食物在面前而不愿吃食,却叫别人拿食物给他,并且要别人喂他,还叫别人给他泻药通便,偶尔几次是可能的,但时间及次数多了,就很有问题了。

  想到佛法宝贵,赶紧专心听法。

  佛音无量无边无尽,说归依佛法僧、归依自心三宝,种种次第。

  无所得恭钞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的部份经文: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见如来已,修于念佛,是名归依佛。

  闻于法已,修于念法,是名归依法。

  见于如来、声闻僧已,而不忘失菩提之心,是名归依僧。

  复次,长者!若菩萨愿常与佛俱而行于施,是名归依佛。

  守护正法而行于施,是名归依法。

  以此布施回向无上道,是名归依僧。」

 

四、恒久的快乐

  人与人相处,有一天必有分离的时候,这是大家都会面对的事情。在车站里,开车的时候到了,有些人高兴的互说再见,有些人依依不舍的含泪挥手,高兴也好,悲伤也罢,列车开动了,完成了分离,事实造就了无可奈何,或许有些人充满了思念。

  车站里,有人士在谈话。

  小甲问:「年轻小哥!请问家住那里?」。

  大乙说:「住在大城的家里。」。

  小甲又问:「你家附近环境如何?」。

  大乙很俏皮的问:「家有很多种,房屋也有很多种,环境多到说不完,不知要说那一种。」。

  小甲想知大乙在说什么,所以诧异的说:

  「家有很多种,请告诉我,大致上有那一些。」。

  「明白道理的家,另外还有不明白道理的家。

  明白道理的家叫在家。不明白道理的家也叫在家。

  明白道理的家叫出家。不明白道理的家也叫出家。」。

  小甲听了,想着:「怎么听起来,都很像。」。

  大乙说:「想起来很像,同卵四胞胎,本是同根生,趣味不一样。」。

  大乙又说:

  「有的安稳快乐,有的愁眉贪苦,

  有的逍遥自在,有的罪业烦恼。」。

  这一句话,小甲听懂了,接着说:「每天太阳理当从东方出现,黄昏时候在西方消失,阴天就看不到太阳了。」。

  大乙很有感性的说:

  「佛弟子在家男女,佛赞净信善好僧

  若能唤起菩提种,恰如小甲进大乙。」。

  这个世界必须实行忍,才能精进,称之为娑婆世界。妈妈怀孕的时候,充满了危险及痛苦;婴儿出生时,在产道挤压摩擦,也是充满了危险和痛苦;父母必须勤劳工作和教育子女。生活的压力、老病苦楚,每天都可能遇到。

  郁伽长者感受老病苦楚与经验,为了自己的未来可以生活得更好,众生可以生活的更好,请教佛法。

  清信士总管说出:

  「彼岸长久快乐,此地烦恼痛苦,

  两者直接沟通,净信上桥安乐。」。

  想起以往生活点滴,前尘与影事,原本清净;思修佛法时,有时候这些阴识尘就冒了出来,有可能是烦恼障,也有可能是上进的阶梯。

  那是很多年前发生的事情,当时总管住在城市边缘。有一年秋天,天气相当寒冷,有点像早冬,冷风吹过来,会有凉飕飕的感觉。有一天午夜,被一阵又一阵的恐怖声音惊醒了。一时之间,没有办法分辨是那一种动物在哀号,那种哀号充满了惊栗和痛苦。

  于是,走到窗户旁边,从窗户小缝向外察看,明亮的月光照在大地上。终于发现是两队狗在打群架,母狗上面有一只公狗,这只公狗被一只大花狗咬住了。公狗想跑,又跑不动,只能痛苦哀号。其它的狗,有的咬母狗,有的咬大花狗,大约有二十只狗在撕杀与号叫,这种场面令人相当震撼,有点面临战争的感觉,相当可怕。

  缠斗了大约一顿饭的时间,两边的狗受伤了,也累了,没有当初的力气和狠劲了,有些狗甚至只能卧在地上喘气。

  这时候,有一位邻居拿了一支长木棒,口中大声呼喝,慢慢的走出来。其它邻居有的手拿木棍,有的拿锄头,有的拿笼子,都是大声呼喝,并且慢慢走向打架的狗。

  狗听到呼喝声,看到一群人拿着锄头木棍笼子,同时大声呼喝着,朝牠们走来,呆了几分钟,知晓若不迅速逃跑,被人捉住了,后果可能会很惨。

  只见,有的狗瘸着受伤的腿跑了,有的是耳朵没有了,有的是狗背上有深深的牙齿撕咬痕迹,几乎都是受伤流血的跑了。

  但是,有两只狗还在原地,狗身上,又是伤口又是血,痛苦的抖动和号哭;狗或许猜到,若是被捉住了,可能将是一阵又一阵毒打,甚至成为人们进补的材料。总管感受到,那两只狗面临毒打及死亡威胁时的恐惧,以及没有能力逃跑的无奈。

  邻居们看到那些打架的狗跑了。只剩那两只不能将性器官分开的公狗与母狗,又看到他们一身是伤,同情之下,邻居们笑一笑、说一说,各自回家了。

  总管看到这一幕,心中想着,成语有「狐群狗党」,今天他亲自看到两群狗,在霸狗的指挥之下,冲向对方,狠命撕杀,极为可怕。

  总管还想到「争风吃醋」这一句成语,今晚也看到两群狗因为争风吃醋,在午夜搏命,极为惨烈。

  总管还看到卡住的那两只狗,分不开,几乎丧命的情形。

  想到天人师佛譬喻说法。

  对快乐的感受产生不满足和强烈需求,称为贪。贪与欲念结合,就会造成因果报应,后果是很凄惨的。

  就像那只公狗与母狗,为了追求性方面的快乐感受,忘记对方是属于敌对者的成员,几乎造成丧失生命的危险。此次虽然幸运躲过了,但是未来呢?

  「狗子!还有佛性吗?」。

 

五、若是忘记了,怎么办?

  佛经有一则故事。过去世,有一只野干在上野外课,野外课是很辛苦和很可怕的;找不到食物,必须挨饿,没力气走路,明天若更没力气,说不定就饿死了;下雨天,没有雨衣穿,也没有雨伞撑,全身湿淋淋的,风一吹;冷得发抖,头昏眼花,若是勾到树枝,摔到河里,后果可能会很惨。

  灵魂界,若是某位沉迷欲望,胡涂了,看到侍者亲切招呼,「大师请入座」,万一投错了胎,后果可虑。

  那只野干辛苦的上野外课,肚子饿了,想找食物吃;老鹰豹子们也在找食物吃。野干抬起头,看到一只大只的动物向牠冲过来,并且是一只肉食动物,牠当然只好逃了。

  野干东奔西躲,跑得气喘如牛,在危险逼迫之下,有缝就钻,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深洞中。狮子用尽方法捉不到野干。等久了,在无法可想之下,狮子只好离开了。

  俗话说:「躲过了一次,躲不了一世。」。

  野干掉入洞中,虽然躲过了一次被其它动物捉杀的危险。可是洞又深,土石又硬,野干也爬不出来。时间不知道什么叫做人情味,一分钟又一分钟的过去,野干越来越饿,越来越没力气,心中着急,惊恐万分;死亡的阴影出现了,对于一只普通动物而言,面对死亡是一件相当可怕的威胁。

  既然一定会死,烦恼害怕只会把自己伤害得更深,野干不想了。在洞中休息,脑海中想起一些法理,想着想着,连续的想着,忘记了烦恼死亡。

  有一位天神在天界生活,心电感应,发现地球上有一位修行者在精进,这么纯净强劲的脑波是珍贵稀少的。因此天神下降到地球上,想拜访这一位大修行者。找了找,脑波是从一只野干发出来的。天神询问,野干说了经过,在必死之下,不想烦恼。藏识中的修行经验被发觉了,野干开始实行正法,所以发出纯净强劲的脑波。

  那次野干生活,是此次贤劫第四佛释迦牟尼佛的过去世历程之一。悲愍众生,所以天人师佛说了许多过去世的经历。

 

六、好。

  天人师佛说唯一佛乘、方便说诸乘,万流归大海,这些都是郁伽长者欢欣听闻的。唯一佛乘心元首,种种方便成就三十二相善业。也有一些人,方便精进,然后进入唯一佛乘。

  长者知道,子女向善,愿意做好事,愿意说好话,愿意奉养父母,教育子女,都称为好。

  记得天人师佛曾经说了一件意义深广的佛法。

  父母生了子女,要适当的给予养育,并且要教育子女,让子女知晓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什么善事可以做。

  父母关心子女,在经济情形允许之内,很多父母都会给子女适当的生活条件,满足食衣住行的需要。并且让子女上学,学习文字、语言、智能、知识、技术…。

  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会以关怀的方式教导子女,有时候会以较为严格的方式对子女作规定,若子女犯错严重时而父母也可能对子女作出罚则,都是希望子女成为一位优秀守法的人才。

  「若是生了子女,不养、不教,子女做错或违犯国法,父母必须承担一部份因果报应。」。

  现代的社会,有些法律规定,未成年者犯法,可以公布父母的姓名,受害者还可以向该未成年者的父母追索各项损害赔偿。

  没有关在牢房中,父母子女和乐生活称为好,这是古代人希望的生活方式之一,现代人也可能这么想。至于后代又后代的人呢?可能都希望国泰民安,全家人能和乐的生活在一起吧。

 

七、供养佛法赞。

  没有毁佛戒,称为出家。没有关在牢房中,称为出家。没有跟随恶比丘做坏事,称为出家。没有掉入邪见中,称为出家。没有供养破戒比丘,称为出家。没有无明,称为出家。没有贪瞋痴,称为出家。没有谤骂优婆塞善好僧,称为出家。

  郁伽长者恭听佛法,闻思修佛法,身心清净安宁,没有无明。

  佛法令总管极为感动。

  「菩萨随所住处,若不教导众生,致使那些众生妄生种种邪见而造恶业,堕落于地狱、畜生、饿鬼等三种痛苦极恶生活区域,这类不教众生的菩萨是被诸佛诃责的。」。

  奉行佛语,清信僧随所住处,应当教导众生,使众生免于三恶道轮。以前有提婆××比丘造重罪,现今有罚鼓山岩仔比丘在谤毁佛法,岩仔自愿跑三恶道,大家对他是无可奈何;至于有些岩仔比丘的跟随者,他们自愿给钱跟随岩仔谤毁佛法跑三恶道,也是无可奈何的。

  若有比丘写说:「有身体出家人的地方,在家人不能说法」,那是谤毁如来法的话。

  提婆比丘造重罪,死时、见大火光烧身,悔而念「南无」,就死了,入阿鼻地狱,极为痛病。在阿鼻地狱中,有多痛苦?优婆塞戒经描述就是痛到没时间理会周围事物,痛到没有能力忍受…。阿鼻地狱的一天是多久?优婆塞戒经也记载非常清楚。

  虽然提婆比丘死时后悔,还是必须在阿鼻地狱中痛苦生活一劫。贤劫就是一劫。贤劫有千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佛。

  佛语都是无上法宝,希有难迎,极为珍贵。

  若有人被破戒比丘岩仔骗了,跟着谤骂优婆塞善好僧及其宗派,造了恶因,因果报应必定丝毫不爽,可怕极了。

  王先生向小陈说,曾经有几次,连汽车的方向盘都转不动,当时以左手摸一摸右手,发现右手臂有一处竟然是麻木的,就像少了一些神经。用点力按,还有些疼痛。回想起来,是以前右手打到门框;于是停了车,在痛处作了推拿按摩。每次大约推拿三十分钟,推拿十多天,右手恢复正常工作能力。

  小陈说,他比较吃亏,年轻时是运动选手。有一次比赛时,撞裂了脚骨,虽然当时作了正确医治,骨骼恢复正常机能,年轻时没有妨碍。但是年老体衰,那个脚骨附近的肌肉筋骨,偶尔就是又酸又痛,很不好受。也是在曾经受伤的部位,作推拿按摩。

  彼此说了一些复健、推拿、吃补药、运动…方面的经验,两人的共同结论,就是:小心行动、爱护身体,最好不要受伤。

 

八、柔软之家

  家有两类。无所得恭钞佛本行经卷第五、叹锭光佛品第二十四的部份经文──「佛说明法、清净太平、入泥洹城、犹如归家。」。

  观看天人师佛的紫金色皮肤,佛身发出比太阳光亮的透明光。总管想起了大乘经典,般若波罗蜜经经文中的一首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总管知晓这首偈的基础法义,要知如来心,不要心外求法,不可执着比丘相或优婆夷相。天人师佛说:「…住于不善觉故,住不调伏,住无惭愧愚小凡夫,住不善行诸恶过咎,是故名家。…」。佛大慈悲,这是以种种譬喻,教众生脱离烦恼,不要心外求法。

  总管想起华严经及几部佛经的经文,在如来家,无所得恭钞华严经卷二十八的部份经文──「愿一切众生在居家地,住于佛地,普令无量无边众生发欢喜心。」。

  总管知晓,一个人若能知行自心佛性,即使外表现居士相、农夫相、女人相…,都可以立地成为一位地上菩萨,因为佛性人人都有,只有会不会用的问题,没有身体出家或身体不出家的问题。

  就像前几天,比丘甲与居士甲话家常,比丘甲说:「看到居士,有时候自己会有点紧张。万一遇到维摩诘居士或文殊师利居士,大菩萨看到比丘说法落于边见,会指导进入般若波罗蜜。可是听者若不能立即理解,爱悔交加,汗流浃背。偶尔会产生想遇到居士、亲聆其教导的想法;可是真遇上了,却紧张,还会产生自己想快点脱身的想法。」。

  比丘甲继续说:「上一次,我们在广场说法。比丘乙说出家的好处,清信士乙拍拍手,一直说:棒!棒!当比丘乙说在家的种种苦楚时,清信士乙大声说:王豆浮!赞!」。

  看到清信士乙这么捧场,比丘乙说了法后,主动会见居士乙。

  清信士乙说:「比丘!维摩诘居士说,烦恼即是菩提。烦恼与菩提是不一,也是不异。那么在家是不是就是出家?

  无常、变易、磨灭、清净,话落何家?」。

  比丘甲说:「我们当时,不知要如何回答。很想请教他,可是自己又以为比丘比较大牌,所以没有开口。」。

  清信士甲说:「那你们回到寺庙,有没有请教长老?」。

  比丘甲说:「有!可是被长老训了。后来佛寺的大师听说了,又训了一次,叫我们不可轻视在家人。」。

  「怎么说呢?」,居士甲好奇的问着。

  比丘甲说:「那位居士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上下贯通、半调子。

  当我们请教佛寺大师时。大师说:居士告诉你们,说法要大乘辟支声闻人天都普及,不可向释迦牟尼佛唱反调。」。

  居士甲听了,更加好奇的说:「那半调子是不是说你们?」。

  比丘甲说:「我们也请教了大师。大师说:你们遇到顿教大乘的修行者,居士说的是金刚棒。

  若能流露一些美好的空间给听众,自我启发也是很有人情味的。」。

  「只有这样吗?」。

  「有!还有!很多。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是啊!上下贯通怎么可能是半调子。」。

  比丘终于忍不住的说:「话不投机那一句才深呢。」。

 

九、眷属无柱

  恭视天人师佛,佛眼详和美妙,淡天蓝色与淡绿色和成极美琉璃青色,瞳孔的颜色比虹彩的颜色深,看不到一般人眼球的白色部份;大眼睛,像牛王的眼睛。

  看到了佛眼,真的会忍不住的说:好漂亮的大眼睛,未曾见过这么漂亮的眼睛。令人心神安宁、十分舒坦。

  无所得恭听佛法:「…又复在家,一切苦恼悉在中现,害先善根,故名在家。…」。

  一位富豪,有一些眷属。以前,账房在记帐算钱,偶尔会将钱放在桌面上,算一算,将之放成同一数目的几小堆钱塔,然后记帐。

  总管看了说:「阎罗王」,账房边写边说的应语:「秋后算帐。」,「在如来家,在家人。」。

  农夫插秧,水田中,产生了涟漪。总管打趣的说:「种什么田?」。

  农夫应声回答:「看天田」,「为何故问?」。

  「无柱!会吗?」。

  「若拿一枝竹条插在稻杆中,会是什么状况?」。

  「出产烦恼的出家人。」。

  两人哈哈大笑,农夫向总管说:「你来田里插秧。我问你。」。

  农夫上了田埂,问:「识什么,弄什么?」。

  站在水田中的总管回答:「缺水缺土」,农夫乐极了说:「挖一条沟,枯木逢春,铁树也会开花。」。

  「看到柱吗?」。

  「无来无去。」。

  「什么?」。

  「柱啊。没有留过。」。

  农夫接着说:「夏天的时候,看着季节和气候,拿着锄头,一锄一锄,挖着稻田中的泥土,汗流浃背。到了中午,手掌起了水泡,肚子又饿。说一句。」。

  总管说:「从那个方面?」。

  农夫说:「东南西北上下」。

  总管笑了一笑:「东方太阳上升,色受想行识。南方,比丘托钵乞食自活。西方,念念无余涅盘。北方,居士在家。上方都是愿成天人师佛。下方处处广布佛法。」。

  「再说详细一些吧。」。

  「工作赚钱很辛苦。丰年应蓄雨年粮。」。

  「说得好。唱一首耕田歌,明天会更好。」。

  总管工作着,用低音部的低音唱,并且没有用力:

  「年初恒演春时雷,

  细雨飘飘勤耕田,

  慎防狂风淹大水,

  初夏收获心坦然,

  中夏行行做劳动,

  行收生活心安乐,

  时时瞬间有差驰,

  只须记得能还灵。」。

  虽然思考词句,并且正经的唱歌,可是手也没有闲着,继续五行成一排的插着稻秧,一排又一排,已经完成了几十排。农夫用手拍着秧桶,和音的唱:「菩提愿行圆满成就,菩提愿行圆满成就,又一次菩提愿行圆满成就。」。

 

十、聚集

  天人师以美好音声,宣说正法,佛音清净无边:「…未作善根掉动不造,已作悉令散灭,智者所呵,谓诸佛声闻若住是中、堕于恶道,若住是中、堕贪嗔痴,是故名家。」。

  郁伽长者感触极深,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总管内心非常感动。天人师之可以成佛,就是勇猛精进,并且极为详细说法,只望众生莫入三涂苦楚。

  总管想起了往事「提波打多」想要当比丘,后来为什么,不清楚了。

  总管想着:「想要出离烦恼家,所以有些人成为优婆塞住阿兰若,有些人当比丘。可是提波打多比丘是一位专门出产烦恼家的出家人,后果很凄惨。」。

  「长者有田产,有员工。买卖田宅物产时,签写买卖契约,互相遵守约定。也签写工作契约,制定工时,工资、工作条件等等,劳资双方互利。

  想要脱离三有四流生死苦海,恭请如来佛教导。天人师佛教导实行摩诃般若波罗蜜,实行六度,持戒…。

  若是在家庭生活修行佛法?可以当优婆塞或优婆夷,或成为在家菩萨。

  若想脱离家庭而闻思修佛法,可以身体出家,奉行比丘戒或比丘尼戒。

  身体出家者自愿当比丘,发了愿,受比丘戒具足戒,就是向自己签写实行比丘生活实行佛法的契约书。

  自愿当佛制比丘,必须遵守许多重要规定,身体健康,在二十岁至七十岁之间就受比丘戒,穿偏袒右肩染衣,托钵乞食自活,不蓄财物,过午不食,不在寺庙设炉灶煮食,…。

  天人师佛给了向上菩提精进方式,比丘自愿受戒。若有人不奉行,除了自欺自害,可能还犯了违犯佛语。

  想起了长工小强,他的工作是管理果园,很勤劳的一个人,照顾果树就像在照顾老弱妇女,所以水果长得又大又多,并且汁甜味美。水果标价出售后,还肯帮助购买商分类装箱,建议运行路线,所以购买商常会硬塞一些钱财给小强。

  小强认为既然领了长者所给的照顾果园工资,工作时间内的他人赠予就属于长者的,因此将之上送。长者发给小强,小强才会收受。」。

  娑婆世间,处处都是五欲陷阱。小强一心持行佛法,安然无诤生活,这是总管极为称赞的。

 

十一、良好生活规划

  时光飞驰。对根器猛利的修行者而言,恭听天人师佛说法,就超越许多劫,所谓一弹指已历六十小劫,增进了自心智慧。

  听到释迦牟尼佛说:「…我之所护,施、持戒、慧、进、不放逸、助菩提法、诸善根等,此是我有,随我所至、彼亦随去。…」。

  总管想起了布施,布施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

  梵语优婆塞,中文称为清信士,梵语优婆夷,中文称为清信女。

  比丘是乞士,比丘尼是女乞士,乞士与乞丐是不同的。

  佛制比丘是受比丘戒具足戒,必须奉行穿偏袒右肩染衣、持戒、过午不食、乞食…。

  乞丐不穿偏袒右肩比丘染衣、蓄财物…、不持戒…。

  优婆塞净信称为善好僧,是佛制优婆塞善好僧。

  比丘持净戒称为善好僧,是佛制比丘善好僧。

  总管想起了上一次的事情,伐木工人在砍巨树,铁刀砍在树木上而发出砍树撞击声,树木倒下的声音,工人吆喝声,工人搬木材的喘息声,风吹树梢的呜呼声,只见一片忙碌。

  木材堆集场,女工阿美在煮午饭。锅子上了炉台,洗好了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往灶内填入一根粗木柴。拿了一篮蔬菜,走向溪边,准备洗菜。

  溪边坐着两个人,一位是邻居无非优婆塞善好僧,另一位是住在溪前岩洞的一位比丘持戒善好僧。两人看着山林溪水,清净安享寂灭。

  阿美走到溪边,踩到一颗鹅卵石,摔倒了,掉进溪水中,溅起了水珠。听到声响,转头看过去,发现有人摔入小溪中,两人都快步的走到溪边,拖起阿美,问她有没有受伤。

  「发现手肘撞伤。」。

  比丘将阿美的伤口洗干净;回到木材堆集场,无非优婆塞回家拿了一些治伤药。在堆集场,取了煮饭滚水、放凉,再洗阿美的伤口,然后帮阿美涂药。两人并且帮助阿美洗菜和煮菜。

  阿美是一位优婆夷净信善好僧,带着考试的口吻说:

  「答对,中午有饭吃。那个女人掉在水中,像什么?」。

  「在玩水。」,无非优婆塞善好僧说。

  「溪水无情。」,出家人善好僧说。

  「用手拉那个女人的脚,拉出溪流,是拉物品吗?」。

  「施。」。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佛法,药医不死人,说一句。」。

  「在家人努力传布佛法。」。

  「出家人不可家。」。

  优婆夷净信善好僧说:「中午有饭吃吗?」。

  无非优婆塞净信善好僧说:「若本,我们就有饭吃。」。

  比丘说:「若布施,我我不敢我我。」。

  优婆夷于是坐在木头上,想那生活细节,灭罪消愆。

  两人煮菜时,工人们也回到堆集场。一声又一声的感谢,伐木工人邀请两人一起吃饭。

  优婆夷善好僧又说了:「装什么?」。

  无非说:「不敢装无明贪、嗔痴。」。

  比丘说:「佛制比丘是不敢拿饭钵装毒蛇,无明。」。

  这位优婆塞阿兰若出家人和比丘阿兰若出家人,接受布施。

  这位优婆塞阿兰若在家人和比丘阿兰若在家人,接受布施。

  本是一气生,相劝又何妨。

 

十二、菩萨闻佛语

  微风轻轻吹着,太阳渐渐上升,身体影相也缓慢移动,事事都是如幻、如化、无常、变异,然后走向磨灭,也让总管走向空无相无愿平等愿行而至心感谢佛恩。

  「…复次,长者!在家菩萨闻过去佛语,若不值佛及与圣僧,彼应敬礼十方诸佛,诸佛本行、乃至成佛、悉生随喜,…。」。

  高兴的微笑着,自己得遇天人师佛,亲见天人师佛,并且可以恭闻佛法,理见自性佛。总管继续想着,坐在总管房中想到了四十二章经中,释迦牟尼佛听到有一位比丘背诵迦叶佛的佛经,声音不同于平常音声,知那位比丘有退失的想法,佛因此主动的劝那位比丘,修行要不缓也不急,才容易继续精进。

  修行有顿与渐,总管是直接从清净心性入门,所以特别喜欢闻思修大乘经典,虽然尚不能闻一知百,但是也常常能闻一知十或举一懂三。

  有些修行者不会实行如来藏,但是还是很认真闻思修佛法,时时刻刻观察色受想行识,老实修行就是好,可以福慧精进。譬如滴水可以穿石,总有实行佛性的一天,而超越三有四流的迫害。

  统计了佛本行的故事,数百则故事中,只有几次现身体出家的比丘相,这意味着,只要肯闻思修佛法,在家庭生活或身体出家都可以福慧精进。天人师佛曾经告诸比丘:

  「今有四人,聪明勇悍,博古明今,法法成就。云何为四?

  比丘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比丘尼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

  优婆塞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优婆斯多闻、博古明今,在大众中最为第一。是谓,比丘!有此四人在大众中最为第一。」。…。

  四众都是第一,没有第二,绝对平等,没有不公平待遇。

  那么若是标榜身体出家最大?小心!千万不要向释迦牟尼佛唱反调。

  与狼共舞的人,当然随时都会产生怨憎遭遇的痛苦,也会产生爱别离的痛苦,就像吃了太多纤维极粗的食物,将胃弄痛了,甚至造成消化不良或肠道阻塞。

 

十三、戒

  记得以前,叫总管去看一位身体生病的亲友。总管听到当时的谈话,内容空如,没有拖泥带水。

  「你身体四大不调,因此生病了?」。

  「谁弄乱了四大?」。

  「恶业;恶报。」。

  「恶业从哪儿出现?」。

  「善与不善。」。

  「不善造成妨碍四大,这是可以了解的。行善也会四大不调?」。

  「自以为是布施做好事而给破戒比丘钱财衣物,却造了谤佛罪。」。

  「前天、昨天和今天,有没有去厕所?」。

  「不吃感染病菌的食物。每天正常生活,适当运动和工作,这是很好的。」。

  大乘戒就这么的被长者和亲友形容出来了。

  不是规定,只是保护自己和爱护众生。

  天人师佛实行清净心性,以清净心性保护自己和爱护众生。

  菩提心是戒,佛弟子实行菩提心保护自己和爱护众生。

  清信士总管看了看,拿了一个橘子,剖为两半,将半个橘子给亲友,并且说:「敢吃生冷食物吗?」。

  「给他饭吃,再教他耕田种稻麦杂粮,这是大布施。」。

  「实行佛性的人,不做违反本性的事。」。

  「路上有没有看到优婆塞净信善好僧的僧坊?」。

  优婆塞净信称为善好僧。比丘持净戒而称为善好僧,是不是比丘既然立志除去烦恼和断除杀盗淫妄,并且请了比丘戒,持戒是比丘的本份,所以比丘持净戒称为善好僧。

  亲友继续吃橘子,边吃边说:「这一瓣稍微干了些,可是很甜,还可以闻到橘子皮的油脂香味。」。

  听了,称赞:「在菩提家,看到僧坊,已入僧坊。」。

  亲友问总管:「会吧?」。

  总管吃了一瓣橘子,说:「要不要拿一些橘子皮晒干?可以作药。或是明年春末,梅子成熟时,陈皮加上甘草,放一些糖,可以做陈皮梅。」。亲友立刻咳了几声,说:「等着你做烤盐橘止咳。」。永恒之中,佛法传布了。

  「…在家菩萨若入僧坊,在门而住,五体敬礼,然后乃入,当如是观:此处即是空行之处,无相行处,无作行处,慈悲喜舍四梵行处,是正行正住所安之处,…」。

 

十四、清清楚楚

  人有肉体,肉体是可以看到的。若是对肉体加以伪装,还是不是可以轻易分辨那是男人或是女人?以及年龄?

  波斯匿王有一次去礼敬佛,看到有位身材高大的婆罗门从旁边经过,看到他们有俊秀的外表,走路端庄,波斯匿王竟然忘情的说:「那位一定是阿罗汉。」。  

  天人师佛听了之后,说:「他们不是阿罗汉。」。

  波斯匿王见过许多菩萨,也看过很多阿罗汉,但还产生了误以外表俊秀者为阿罗汉的言行。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波斯匿王因为佛慈悲纠正他,才避免了追逐肉体假像的横祸。

  天人师佛启发众生实行唯一佛乘,为了让众生趣入佛乘而方便说为诸乘。妙法莲华经记载,「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垢很重很重的众生,是不是跑入地狱受苦?

  垢重的众生,是不是身体家庭生活而心在烦恼?

  垢重的众生,是不是身体脱离家庭而心在烦恼?

  乐于小?声闻人是乐于小法的人。

  阿罗汉是声闻乘的最高果位者,还是归类于乐于小法的人。

  阿罗汉有两种,有一种是证有余涅盘的阿罗汉,还有一种是证无余涅盘的阿罗汉。

  因为智慧,产生了十地菩萨与大阿罗汉或有余涅盘阿罗汉。

  顿教菩萨很多是直接运行如来藏或佛性。

  那么,垢浅的众生,是不是身体在家庭生活而心在菩提家?

  郁伽长者恭听佛说法,经文是这样:「…长者!出家菩萨在阿练儿处,作如是观:『我以所缘住阿练儿处?非但空处名为沙门。是中多有不调、不寂、不坚、不相应,亦住是中,所谓鹿、猕猴、鸟兽、师子、虎狼、贼旃陀罗、是等无有沙门功德。

  是故,我应具阿练儿行、沙门义利。』。…」

  记得那一次的说话,就是年底奖赏员工辛劳的午餐聚会。很多人在一起谈天,有些人说到工作技巧,有些人谈到管理经验,还有一些生活集锦,充满了和谐和欢乐。

  当然,大家都肯定一件事,娑婆世间就是这么一回事,有好人,也有犯法造恶业的人;四众都是第一,身体出家的比丘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持戒,在家庭生活的优婆塞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是修行。

  山林、荒野、寺院、佛堂…,都是阿练儿处之一,要怎么选择,都要靠自己了。

  …「复次,长者!出家菩萨住阿练儿处,无怖无畏,应如是学:『若有畏者皆由着我,皆由执我,我为初首。皆由爱我,起我见、我想、我持,我妄想于我,守护于我。若住阿练儿处不舍执我,是为失利。』。长者!若住阿练儿处,无有我想,是住阿练儿处。…」。

 

十五、佛之称赞

  佛说了大法,八千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诸位长者得无生法忍。

  那时,郁伽长者说:

  「世尊!我在家中,如世尊教,当如是住,增广佛道,诸出家戒我亦当学。」。

  那时候,世尊微笑了。诸佛常法,若是微笑的时候,放出种种颜色的光辉,青色光、黄色光、赤色光、白色光,从脸面出现,遍照无量无边世界,光的亮度超过梵世诸天天人的身光,以及超过日月光的亮度。之后,佛光绕佛身三匝,进入如来头顶。

  阿难尊者,看见佛微笑,从座位上起立,整理露出右边肩膀的比丘衣,偏袒右肩,右腿膝部着地的实行高跪式礼佛,请教佛:

  「大德世尊以何缘由微笑?因为诸佛世尊不做没有善缘的微笑。」。

  佛说了郁伽长者住在家地,贤劫中、诸佛出现于世间,郁伽长者常在家供养恭敬贤劫诸如来,护持正法,常在家中住出家戒,广闻如来无上菩提。

  阿难尊者听了佛语,向郁伽长者说:

  「郁伽长者!你见圣者贤人(阿利乐、阿黎耶)在家庭中生活而还能实行佛法圣智吗?」。

  郁伽长者回答说:

  「大德阿难!不能成就大悲的人,不应自说我是安乐者。

  大德阿难!菩萨摩诃萨忍一切苦,不舍众生。」。

  总管了解了,诸佛广度众生,说了十二部经典,将唯一佛乘方便说为大乘、辟支乘、声闻乘,以及人天乘。设立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修行方式,都是方便让众生有个习惯的生活方式,而能进入佛乘,从此息灭无明,永离三有四流苦恼。

  若是身体出家才能好好修行,父母配偶子女允许,那就身体出家当比丘吧。

  若是离不了家庭,又不想呆在家庭中苦恼,似乎只有看自己的善决了。

  佛告诉阿难:

  「是郁伽长者住在家地,贤劫中多化众生。非出家菩萨百劫百千劫,何以故?百千出家菩萨所有功德,不如是郁伽长者功德。」。

  佛称赞郁伽长者住在家地,贤劫中多化众生。这个在家地,必定安稳快乐。

 

在家菩萨传

回首页 回在家菩萨传首页 下一篇文章 打印本页

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步他佛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