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

佛经    佛经中浅钞    佛法文章

 

回首页 打印本页

 

佛性佛法

 

  众生心性本净及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是名本性,是名藏识,是名觉,是名本性佛;由本性产生每一次的智慧行为能力及运用和因果报应而称为本性,由永不烂坏的心性本净产生用之不尽的发觉、分辨、思考、记忆、决策等等智能行为能力运用而是名藏识,能自觉心性本净及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的自觉利他而是名觉,由是产生十方三世诸佛及菩萨而是名本性佛,天人师佛念念奉行菩提清净心性佛法自觉利他而念念超越三有四流生死大海。

  追求乐受是一种苦,思念是一种苦,衰老是长久的痛苦,众生可以观察苦及造成苦的原因,思考如何避免苦,以及思考如何走向清净生活。

  譬如观察及分析:有那些痛苦?为何众生生活于堪忍的娑婆世界而受五阴炽盛苦、生苦、病苦、老死苦、求不得苦、行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等?

  因为众生不知心性本净的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而能善逝。因为众生不知器物具成、住、坏、空之演变,而欲求及妄占。因为众生不知肉体随因果报应之四大聚散法则,而妄求不坏。因为众生不知智慧行为能力之运用具生、住、异、灭的大力量法则而妄取虚妄尘相,所以造种种无明因而招致种种苦。

  何谓无明?无明分为根本无明和枝末无明,不知心性本净具足如来智慧德相而称根本无明,不知自己能奉行佛法自觉利他而心性本净而称根本无明,不知自己可以成为天人师佛广度众生而称根本无明。贪是枝末无明,嗔是枝末无明,痴是枝末无明,贪嗔痴又称三毒;意念被贪折服而称为罪,意念被无明折服而称为罪,意念被嗔折服而称为罪;由自己身体先产生饥、渴、性欲、累等,然后自心产生的贪而此贪称为原罪或性罪,若再造强奸而就犯了性重罪;若看到酒,然后产生贪,此贪是原罪,若再偷酒喝,偷是遮罪和犯偷罪,骗是妄语罪;过去世所造之五逆罪或杀盗淫罪…等而称为宿罪或宿世罪。

  已经知苦与苦集,若不动用无明三毒而可以达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避免冒犯恶因果。

  如何避免产生无明?观察本性之运用,心理言行与菩提本性一致。

  如何不产生贪嗔痴?首先要知道意行贪嗔痴的邪念过程,才能对症而用药的息贪嗔痴;对乐受产生不知足和需求称为贪,众生可以观想乐受是无常而息贪,也可以观想不知足会造思念之苦或罪业而不敢动用贪;对于嗔的处理也是以观想苦受是无常,强烈排斥和忿怒会造怨憎会苦或打杀罪,经由观想可知关于对苦受强烈排斥和忿怒的可怕因果报应而可以息嗔;何谓痴?沉迷世间称为痴,众生也是可以经由观想无常、苦、终将消失而息五利使及五钝使之迫害,顿证者直见本性,顿悟者发菩提心而心性佛。

  在观想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众生的智慧行为能力之运用,以运用方式而归类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阴根、受阴根、想阴根、行阴根、识阴根、色蕴根、受蕴根、想蕴根、行蕴根、识蕴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譬如走于路上,可以看到天空、道路、太阳或月亮星宿、树木、泥土、房屋、禾草、人物、鸟兽…等物质物体都称为色;色之光波形像色彩等进入眼睛而称为色尘,然后到达眼根,色与眼的聚合而产生接触、觉知、辨认等而称为一切,再走向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个治阴蕴的范围是空的范围,正色、正受、正想、正行、正识。

  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异法,心乐、清净、解脱是名空。

  口行包含嘴、舌、吃食、说话、辨味等功能。识代表决策、记忆、行为。阴代表身体内部的智慧行为能力之运作。色蕴代表积聚未来关于色身、体能、财富、名利地位等之善恶因果报应。因此将口行之英语译为oral actoral behavior,舌识之英语译为tongue-decision-maker,八种识之英语译为the eight kinds of policy-makers,…等等。

  观想空三昧之后,是无的范围;自心心性本净是名无,意念以无运用眼去观看尘物而称为无眼,以无运用三身、色尘、物品生活而称为无色,以无.运用想能奉行自心三宝、菩提心而称为无想。遭遇横逆诸苦.以没有无明三毒的运用想名为无想,奉行无想之后都没有执着而称为无想。

  无.无所得恭钞维摩诘所说经、佛国品第一的部份经文──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众生恭闻佛经律论,知解及奉行佛法戒定慧,以众生知行佛法的程度,产生人天乘、声闻乘、辟支乘、大乘、唯一佛乘等佛弟子。

  无所得恭钞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八、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二的部份经文──

  佛言:「善男子!佛身二种:一者常,二者无常。无常者,为欲度脱一切众生,方便示现,是名眼见。常者,如来世尊,解脱之身,亦名眼见,亦名闻见。」。

  恭读佛经,知道佛身有二种,本性、三身之运用是名常;观察自性、眼耳鼻舌身意、五阴、色受想行识蕴之运作皆悉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是名观内身;观察自性运用尘或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识阴、色受想行识蕴运用诸尘,是名观外身;根器猛利者,可以直达本源而亲见本性佛,若未发菩提心者而应速发菩提心,并且奉行菩提心愿行,确保世世奉行佛法而世世超越三有四流生死大海。

  无.无所得恭读恭钞优婆塞戒经卷第一、三种菩提品第五的部份经文──

  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种,一者从闻而得,二者从思惟得,三者从修而得。声闻之人,从闻得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少分觉故,名辟支佛;如来无师,不依闻思,从修而得,觉悟一切,是故名佛。

  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为佛。法性二种,一者总相,二者别相。声闻之人,总相知故,不名为佛;辟支佛人,同知总相,不从闻故,名辟支佛,不名为佛;如来世尊,总相别相一切觉了,不依闻思,无师、独悟,从修而得,故名为佛。

  善男子!如来世尊,缘智具足。声闻、缘觉,虽知四谛,缘智不俱足,以是义故,不得名佛;如来世尊缘智具足,故得名佛。

  善男子!如恒河水,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如彼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声闻、缘觉,虽断烦恼,不断习气;如来能拔一切烦恼习气根原,故名为佛。」。

  恭读佛经,诸恶都不做是名禅,众善奉行名为禅。何谓四谛?四谛就是苦圣谛觉 苦集圣谛觉 苦灭圣谛觉 苦灭道迹圣谛觉。口部逢乐或苦时,该怎么做,自己才能一切恶都不做?观想无常、苦、非我、空、变易之法.无我。该怎么做,才能实行众善奉行?口舌运用虽然无常、苦、有为心缘生法 空,但众生却必须运用口部而生活,为了避免收集众苦罪业,只能善运用口部;何者是不可接触?何者可接触?何者是可用为自觉利他?何者不能自觉利他?以般若波罗蜜运用口部而谨慎的善言,避开说了善言而听者认为是讽刺,避免不照顾家人眷属而厚顾他人之假慈悲言行;逢三受而奉行佛法的正受,才能以寂灭而口行。

  色身的处理,意的处理,遭受因果报应或面临死亡的时候,都是同一处理方式,一念又一念奉行称为定。

  那么五、六、七、八、九呢?对于空与眼入、空与耳入、空与鼻入、空与舌入、空与身入、空与意入、以及遭遇三受时,应以何种心理言行对待及处理?六入又称为六门(six thresholds)。

  对于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运用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和六尘、以及阿赖耶末那识,应以何种心理言行对待和运用?十二入之英译为twelve inputs

  对五蕴,应以何种心理言行对待和运用?

  对有未来之福报或苦业报,将以何种心理言行做处理及对待?

  对于想,以及灭,以及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正受、苦边受、无受、不受,将以何种心理言行做处理及对待?

  声闻罗汉之声闻涅盘有两种,未发菩提心之声闻罗汉能达的涅盘称为有余涅盘,已发菩提心之声闻罗汉能达的涅盘而以鼓励方式称之为无余涅盘,声闻罗汉之无余涅盘譬如兔渡恒河之浮水而过。

  如知,佛弟子若见自性,发菩提心,遇六尘而能自心菩提心性本净,以空、无想、无相、无愿的心理言行处理心缘生阴界入及六尘,心理言行与本性佛一致而就是此次意念言行已成就智解脱、灭、心解脱、无余涅盘、非相、慧解脱、般若波罗蜜、法解脱。

  无所得恭钞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力品第三十八之一的部份经文───

  「世尊,告.阿那律曰.『汝可寝寐。所以然者.一切诸法由食而存,非食不存;眼者以眠,为食;耳者以声.为食,鼻者以香为,食。舌者以味为食,身者,以细滑为食;意者以法为食,我今亦说盘有食』。

  阿那律白佛言:『盘者以何等为食?』。

  佛告阿那律──『盘者以无放逸为食;乘无放逸,得至于无为。』。…」。

  无所得恭钞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的部份经文──

  告摩诃迦叶:无有.余法 唯一心性佛。过去诸佛   现在诸佛 未来诸佛──已说、今说,当入;而已.一切诸佛,依一心性,已成说佛道,现成佛道.当.成佛道;一切众生.亦,复如是。

  恭读佛经,可知无余涅盘是每一次意念言行过程的一个中途景点而已,波罗蜜是起无点;习惯于生活中奉行般若波罗蜜领导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也会习惯奉行正色无色、正受.无受、无想、正行、无行、无识于生活中。

  无所得恭钞金刚心总持论、金刚经论第三──

  文殊师利菩萨问佛.云何名金刚经?

  世尊曰.金刚喻自性,经者喻自心,若人明自心.见自性;是人自己身中有经;六根门头.常放光明,照天照地;具足恒沙功德。出生四果,四向   十圣.三贤;乃至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一切功德.皆从自己心地修成;不从外得;何以故,若是明心见性之人.常闻自己心佛    时时说法时时度众生,时时现神通.时时作佛事;得此理者──名持金刚经,名得金刚不坏身也.

  无所得恭钞恭读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九、非常品第五十一(大正版大藏经)的部份经文──

  「宁恒睡眠,不以觉寤意有所念欲坏圣众。已坏圣众、堕五逆罪,亿千诸佛、终不疗救。夫鬪乱众者,必当堕不救之罪。是故,我今说宁常睡眠,不于觉寤意有所念、欲坏圣众,受无救之罪。是故,比丘!当将护六情,无令漏失。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恭读佛经,可知众生可以诸恶莫作,然后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此次既然可以诸恶莫作,下一念也可以诸恶莫作,避免坏圣众,避免造五逆罪,避免斗乱众者,就可避免受无救之罪。

  修行已达须陀洹果的人,实行佛法实行戒定慧修行程度都高于「仁波切」;可是有些人将「仁波切」说得似乎修行有多好。毁谤佛是无救之罪;跟随者的后果是不是无救之罪?想就知。

  一个宗派的二当家是名「阿阇梨」,那是职务的名称而不代表那位阿阇梨的修行有多好,可是有些人将阿阇梨说得似乎修行很好,谤法罪是无救之罪。

  明朝帝王及清朝帝王,有些是心毒手狠,故意送个「大饱发王」或「活惑」的名称给比丘庙的大当家,那些破戒比丘就天天扛着「大饱发王」的重担去骗众生,或扛着「活惑」的重担去招收人马,谤佛罪是无救之罪;跟随者是不是也犯无救之罪?想就知。

  比丘或比丘尼拒穿露出右边肉肩的佛制斑驳醭染衣,是毁佛制具足戒而谤佛罪是无救之罪。比丘或比丘尼拒托鉢乞食,是毁坏具足戒、而造谤佛罪。

  无所得恭钞杂阿含经(大正版大藏经杂阿含经第十四经)的部份经文──

  「诸比丘!我于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离、不出,永住颠倒,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已脱、已离、已出,永不住颠倒,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无所得恭钞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不善品第四十八、入前品中(大正版大藏经)的部份经文──

  佛告之曰──「……所以然者;如来圣众可敬、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今此众中有四向.四得及声闻乘、辟支佛乘、佛乘。其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三乘之道者,当从众中求之。所以然者 三乘之道皆出乎众。长者,我观此因缘义,故而说此,语耳。亦不教人应施圣众.不应施余人。」。

  无所得恭钞杂阿含经(大正版大藏经杂阿含经六五八经)的部份经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何等为信根?若圣弟子于如来发菩提心所,得净信心,是名信根。何等为精进根?于如来发菩提心所,起精进方便,是名精进根。何等为念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念,是名念根。何等为定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三昧,是名定根。何等为慧根?于如来初发菩提心所,起智慧,是名慧根。所余堂阁譬,如上说。」。

  恭读佛经,可知天人师佛说法四十多年,都是观佛弟子的根器或听法者之根器而随机施教;所以释迦牟尼佛证无上正等正觉之后,先说华严经的前四十多卷给大菩萨及天神听,然后去鹿野苑度五比丘;从阿含经的集结编排,常有前经与后经之地名不同,即可知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圣贤,是将同程次的经文都编在一起;阿含经的经文中,说色受想行识、六根、六门、十二入、发菩提心,佛乘,菩萨最为上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乘,可知阿含经是三乘经典;佛乘、菩萨乘、辟支乘、声闻乘都必须运用法身色受想行识,阿含经肯定是三乘经典。若人将阿含经谤为小乘经典,谤法罪.违犯佛语是无救之罪。

  无所得无所得无所得恭钞大正版大藏经杂阿含经八四九经的部份经文──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种诸天天道,未净众生令净,已净者增其净。何等为四?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是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彼如是念如来事已,则断恶贪,及断心恶、不善、过。

  念如来故,心生随喜,心随喜已、则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三昧定,……。」。

  恭读佛经,天人师佛教佛弟子念如来事,此世可以发菩提心、奉行如来禅,佛乘,而于未来世成为天人师佛。

  若人将阿含经谤为小乘经典,或谤此世奉行佛乘的佛弟子,所造之谤佛罪、谤法罪违犯佛语罪是无救之罪。

  无所得无所得无所得恭钞恭述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四、厌舍品第三的部份经文──

  入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船筏.

  恭读佛经,可知信佛及信法是根本,信行佛法戒律才能渡生死河。

  无所得恭钞大方广佛华严经(佛陀跋陀罗等法师译)卷第十六的部份经文──

  「令一切众生乘禅波罗蜜乘,速赴道场。令一切众生乘般若波罗蜜乘,化身充满一切法界及佛境界。令一切众生乘法王乘,成就无畏,施一切智微妙之法。……。」。

  恭读佛经可知佛弟子若奉行般若波罗蜜乘即可达佛境界。

  无所得恭钞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鸠摩罗什法师译)宝塔品第三的部份经文──

  「如是。憍尸迦!阎浮提少所人于佛得不坏信,乃至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菩萨道者亦复转少。憍尸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中、若一若二住阿毘跋致地。

  是故当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乃至能受持、读诵、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是人作是念:『过去诸佛行菩萨道时、从是中学,我等亦应于是中学,般若波罗蜜是我大师。』。憍尸迦!若我现在,若我灭后,菩萨常应依止般若波罗蜜。……。」。

  恭读佛经,可知般若波罗蜜是我大师,菩萨常应依止般若波罗蜜。

  无所得无所得无所得恭读恭钞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发菩提心品第十一的部份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三世所有一切心法,本性皆空;彼菩提心,说何名发?善哉,世尊!愿为解说,断诸疑网,令趣菩提。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诸心法中,起众邪见,为欲除、断六十二见、种种见故,心心所  法,我说为空。如是诸见无依止故;譬.如丛林蒙密茂盛,师子白象虎狼.恶兽潜住其中,毒发害人.迥绝行迹;时、有智者,以火烧林;因林空故.大恶兽无复遗余,心空见灭,亦复如是

  又善男子,以何因缘立空义耶 为灭烦恼;从妄心生,而说是空;善男子.若执空理  为究竟者;空性亦空,执空作病,亦应除遗。何以故.若执空义为究竟者,诸法皆无因无果。路伽陀有何差别?善男子.如阿伽陀药能疗诸病;若有病者服之必差.其病即愈.药随病除。无病服药,药还成病。善男子!本设「空」药.为除「有」病;执「有」成病,执「空」亦然,谁有智者服药取病,善男子,若起「有」见,胜起空见。空治有病;「无」药治空;

  善男子!以是因缘.服于空药除邪见已;自.觉.悟心;能发菩提。此觉悟心即菩提心.无有二相。

  无所得恭钞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四的部份经文──

  复次,有四天下世界 如梵天形像──被服而为说法.彼世界如来不出家除须发,复次,有如释提桓因形体被服而为说法;或如──日天王形体被服而为说法;或复如遮迦越王形体被服而为说法.如是.比

  目连  于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如一切人之所愿.而为说法。如是比无央数。

  无所得恭钞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拈华品第二的部份经文──

  白言:「世尊!此见性道,应唯比丘行此道哉?亦诸.在家可普行哉」。

  佛言:「天王.心性之道──出家、在家、天龙鬼神皆悉具足。何可限之比丘耳,唯有在家、出家行相;于相异。非一其出家行…」。

  恭读佛经,可知每一位众生若信佛及信佛法,也信自己能成佛,于此世知行般若波罗蜜,此世即可达佛境界而念念奉行心性佛自觉觉他及自利利他。

  无所得恭读恭钞优婆塞戒经卷第二、自利利他品第十的部份经文──

  「菩萨若欲为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

  无所得恭钞金刚心总持论.王舍城论第三十五的部份论文──

  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王舍城?

  世尊曰:心喻舍,性喻王,清净斋戒喻城墙;六根喻六部宰辅,六尘喻六贼强梁,六识喻六门出入,五欲喻五道穽坑,见闻觉知喻住国四相,同佐性王,一体家邦;性王一出,坐于心舍,常共六臣四相同理国政。若性王有道,不顺私情,有功则赏、有过则罚,体天行道,死者无怨,如此刑政,能令在外戒墙坚固,六门警慎,六贼不起,在内六臣清政,四相体公,不敢作弊,内外如一,性王大平。若性王无道、听谗纳佞,背公向私,赏罚不平,上下相乖,在内六臣相背、四相作弊,在外六门不关、六贼乱起,攻破戒墙,入自家邦,劫自功德,福尽法无,身心落泊,便受沉沦。是故治世有法,治心有理,不公不行、不正不立,直交内外一如,上下无失,君臣道合,心性圆明,体用一致,性王君民同乐太平,故名王舍城也。

 

    新明赞颂

  禅是不做诸恶,禅是众善奉行,禅是清净生活之道。

  明目人可见天空日月星人物以及做适当生活调整,眼盲残障者,可以触物,产生觉知记忆而做适当生活,即使鸟兽昆虫也因饥病而知苦受,知苦受而才能找到避苦之因。

  若众生产生贪嗔痴而贪嗔痴都称为原罪,若偷喝他人之酒而称为犯偷罪或犯不饮酒戒或造违犯佛语罪;知苦因而才能消除苦因,以及息灭苦况。

  人看天,身体之外的天而称为天外天。人之天,有三种层次,尘天、应天、内天;声闻乘的阿罗汉之修行程度只达尘天范围,所以即使发菩提心而没有能力知应天及内天,还是属于阿罗汉言行而夸奖他的给予无余涅盘之鼓励。

  应对进退之范围是名应天,欧美人士以为应天就是ego本处而恒吃无明苦楚;辟支佛若以为应天即目的地而不知发菩提心,遇恶缘,可能退失。

  内天没有固定形状,摩诃般若波罗蜜智慧行为能力的运作都是不生、不灭,永远如如,因此被称为本性或无为或无极或自性如来或本性佛。

  菩提意识若位于内天而指挥应天及尘天运用器物世界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而称为法王,也即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四乘科仪之太阳真经的「太阳真经再天廷,普行天下万物明,男女行得太常经,合会平安人长生。」及太阴真经的「太阴真君在天宫,月光示现觉众生,男女诵得太阴经,合会清吉保安宁。」。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合于佛法本性是名合,会平安,是太阳真经经文的「生、住、异、灭、皆」   安稳?佛说法华三昧经经文的「返原、尽欲室,令人归故乡」?金刚三昧经经文的佛言依此经教入真实观,一入观时、诸罪悉灭,离诸恶趣,当生净土,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维摩诘所说经的维摩诘居士无语。

  心性本净具足如如不动是名自性如来、佛法、真、真人、法界;发菩提心乃达一致之基本方式。

  自性本净,妙.有真空;无形.无影;不垢,不净,不生.不灭;无有失去。永久清净;真空,妙有,无生.无灭,妙有真,空.非生.非灭;客皆离散而主人安康;一致即是如如不动。

  众生皆具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色阴根、受阴根、想阴根、行阴根、识阴根、色蕴根、受蕴根、想蕴根、行蕴根、识蕴根、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尘境尚未产生而称为空;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异法、心乐、清净、解脱而名空;尘之消灭而称为空。

  接触、觉知、分辨而名空。

  以无而能自觉觉他及自利利他,是名无。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法王不动而善于演示智慧行为能力运用,此世心王若善行般若波罗蜜菩提愿行自觉觉他及自利利他而于未来世可以无师自悟的成为天人师佛,具足佛十号、三明六通,广说十二部经典、教导众生。

  若众生问:色声香味触法及色受想行识之运作都是无常,为何要息恶及为何要奉行佛法?回答:若众生站在狗屎粪便上而会染到狗屎粪便及臭味,令自己难过,也令他人难受;若众生站在干净土地上而会双脚清洁,令自己舒服,也令他人好受。

  心性本净,妙有真空,真空妙有,清净运用。

  境触眼睛,当看流程;境与眼睛,和成诸相,

  到达眼根,空生运用,妙眼和合,觉知分辨,

  颜色形体、及其远近,将之传送,然后灭尽。

  相到五阴,能乐苦受,忆思意向,分析思想,

  判断计划,识尘虚妄、决定善逝,皆达本性,

  空已成就;善行空者,消五欲患,而能趋吉。

  心性本净,法王如如、恒一真行;心王真如,

  逢境称名,尘现称有、有终即无,皆达本性,

  色逢无阴,心解脱已,无色阴根,无余涅盘,

  受想行识,亦皆如是;诸受无受,想与本合,

  发菩提心 是名无有,无有之想、无生忆想,

  创造计划.是名无想 无之思考,分析判断、

  是名无行,无之决策,记忆行动 是名无识,

  识阴相灭,根相亦灭 心行菩提,若逢苦受,

  或逢乐受、即使正受,以无用之,无生法忍。

  无受行受、正想一行、无想阴之,无识正识、

  菩提愿行,自觉利他,如来禅定,菩提生活。

  功德福报,若缺而苦,若贪必苦;返看本性、

  心性本净,非色非受、非想非行、非识蕴之;

  看幻生灭 心不留恋.而是名度;已智慧度;

  般若波罗蜜大乘法印;何谓彼岸,法王佛国.

  心王法王.譬如幻师.无而幻出,幻灭幻生,

  法王如如、成就无常,空无相愿,佛性佛乘。

  真如如乘,忏悔消罪,功效无倍,能无数倍;

  世世六度,广闻佛法,十二部经、及知世法,

  善知高下,优劣差别。能行法忍 依律依经。

  无缘大慈.弘扬佛法.不指名劝众生能持戒;

  世世以悟: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

  大圆镜智,金刚三昧。如如不动.

  娑婆世界译为堪忍世界,三楼住户的小孩感冒而深夜痛哭,邻居的狗长夜哀号,声音撞击耳朵、耳根,耳根产生耳,耳与声音结合,觉知、分辨,然后传交相关诸根,令人感到痛苦,难于入睡,想:「白天将精神不继」,又想:「我处三界火宅中,妄染六尘无救护。」,意?何向?意识?如何决策?空?无有?

  又想到佛法的事忏悔:「一忏不复造诸罪,二是一心勇猛忏诸罪,三是发起无上菩提心而以愧水洗尘劳。」。

  还想到佛法的理忏悔:「行一行无生法忍,行住坐卧妙理空,一切罪业自消除,是名无上清净戒。若实行实相无相,能除一切重罪报,犹如大风吹猛火,能烧一切诸草木。诸善男子真实观,名为诸佛秘要门,若欲为他广分别,无智人中勿宣说,一切凡愚众生类闻必生疑、心不信。若有智者生信解,念念观察悟真如,十方诸佛加持善,菩提妙果自然证。…。」。

  因此,以空之接触、觉知、分辨等变而对待事物,以无有之主动运用变、无住、无生法忍、无余涅盘、无相而能菩提愿行及如来清净禅生活,以非相而对待福报、功德。如来清净禅的生活真好,真如如来不动令人世世安乐。

  于是又想到佛法,无所得恭钞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三、报恩品第二之下的部份经文──

  「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十方一切.大圣.主,修是四法证菩提;汝诸长者大会众.及未来世清信士,如,是四法,菩萨地,要,当修习,成佛道。善男子等应谛听,如来所说四恩者,佛宝之恩最为上,为度众生发大心,三僧企邪大劫中具修百千诸苦行.功德圆满遍法界,十地究.竟证.三身。法身体遍诸众生,万德凝然性常住,不生,不灭、无来去,不一、不异,非、常.断。法界,遍,满、如、虚空;一切如来共修证,有为 无为诸功德、依、止。法身常清净.法身、本性、如 虚空   远离六尘、无所染;法身、无形、离诸相,能相、所.相皆.悉空。如、是.诸佛妙法身,戏论言辞相寂灭.远离一切诸分别。心行处灭、体、皆如,为、欲证得如来身;菩萨善修于万行.智.体无为、真.法性      色,心  一切、诸佛同。譬如飞鸟至金山,能使鸟身同彼色,一切菩萨如飞鸟,法身佛体类金山;身受用身诸相好,一一遍满十方剎,四智圆明受,法乐.前佛、后佛 体皆同,虽遍法界无障碍,如是妙境不思议,是身常住报佛土,自受法乐无间断,佗受用身诸相好,随机应现无增减.为化地上诸菩萨,一佛现于十种身,随所应.现、各不同,展转.倍增至无极,称根为说诸法要,令受法乐入一乘;………。」。

  无所得无所得无所得恭钞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的部份经文──

  尔时,无边身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为八阳经?唯愿世尊为诸听众解说其义,令得醒悟,速.达心本,入佛知见,永断疑悔。」。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谛听.吾今为汝解说。八阳之经,天者阴也、地者阳,也.八者.分别也   阳者.明解也;明解大乘无为之理;了能分别『八识  因.缘  空 无所得』。云何八识名为经,八阳名为纬?经纬相交    以为经教,故名八阳经。八者.八识,云何名八识?眼是色识  耳是声识  鼻是香识.舌是味识   身是触识意是分别识。六根是六识含藏识,阿赖耶识,是名八识。

  明了.分别八识根源,空、无所得;即知两眼是光明天,光明天中即现『日月光明世尊』;两耳是声闻天,声闻天中即现『无量声如来』;两鼻是佛香天,佛香天中即现『香积如来』;口是法味天,法味天中即现『法喜如来』;身是卢舍那天,卢舍那天中即现成就『卢舍那佛、卢舍那镜像佛、卢舍那光明佛』;意是无分别天,无分别天中即现『不动如来、大光明佛』;心是法界天,法界天中即现『空王如来』;含藏识天,演出阿含经、大般涅盘经;阿赖耶识天,演出大智度论经、瑜伽论经。

  善男子!佛即是法,法即是佛,合为一相,即现大通智胜如来。

  无所得恭钞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的部份经文──

  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

  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 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无所得无所得无所得恭钞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的部份经文──

  「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舍利弗.未来诸佛      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    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

 

佛性佛法

回首页 打印本页

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步他佛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