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

佛经    佛经中浅钞    佛法文章

 

回首页 打印本页

 

八正道之歌

 

  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第三十五代法嗣法号新明星姓名苏耀南写
  保安堂善男子及善女人译

 

  如来智慧人人有,行住坐卧皆妙用,

  心地若能安和乐,吉祥生活在眼前。

  风轻轻吹着,越过高山,走向森林,摇动了树木的枝叶,也留下了云雾的浪漫之旅。雨落在树上,滴在泥土中,形成了小沟,森林中,充满了活意。

  风继续吹着,奔向丘陵,经过田野。农地中的稻禾花草,随风摆动,可以闻到花粉的味道;鸟、蜜蜂、蝴蝶、昆虫在传播花粉,让植物完成受粉工作,而能于未来顺利产生果实和种子;风也参与这项工作,这一季的粮食收获,它们都是重要环节,关系重大。

  晴朗的天空中,偶尔可以看到一片片白云飘过。在毫无遮蔽的地方,可能较容易感受阳光的威力;根据医学报导,若是紫外线太强,人被照射过久,会影响视觉能力,并且造成皮肤癌。

  公园中,种植了一些树,经过几十年,橄榄树、菩提树、榕树等,都长得极为高大。茂密的枝叶,遮挡了部份阳光;树荫下,让人感觉清凉、舒适,一些人坐在石椅上,说东谈西,讲他们的见解。

  谈的是昨天的电视新闻,记者报导了一些事,有一位小偷想进入别人的住宅中偷东西,失足而掉在一楼墙壁与围墙之间的狭小空间中,卡住了,一直喊救命。

  邻居看到这种情形,无法可想之下,通知了警务人员及消防队员。吊带,绳索,折腾了几个小时,才将这位小偷救出而脱离险境。

  记者访问在场人士,有些人说:

  「是不是没有工作,没有积蓄,所以当小偷?」。

  「是不是好吃懒做,所以当小偷?」。

  「有些人宁可当乞丐,都不愿当小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是好或不好,都必须自己承担。」。

 

一、生活协奏曲

  坐在石头上,看到树上的橄榄,果实还很小,可是却努力的长大。十多天的观察,每天看起来都差不多;仔细的想一想,十天前、大约是一粒红豆大的外型,今天已经是一粒花生大的外型了,表示任何时刻都在变,只能运用而不能存有任何幻想。

  凉爽的树荫下,观察彼阴,无常、磨灭、不坚固、变易法,心乐清静解脱。体验风吹大地、万物寂静的感觉,那种感觉真好,超越世间,不离生活,就像平原旁的丘陵与山峰,绵亘长续。

  思索的时候,坐在石椅上的人说话了。

  「避免犯错。那位小偷一念之差,就吃牢饭了。」。

  「做善事,做善事就没时间犯错。」。

  「去医院当义工吗?」。

  「老了!身体又差,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怎么当义工?」。

  他们说的,都是个人的生活现况。有一些人,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可是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子女要抚养,天天忙碌,生活压力的紧张旋律,极为逼人。

  这时候,对于他们的不同想法和意见,产生了思考。有没有一种思想,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并且在平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得到。

  那位失足的小偷,若是记得诸恶莫作,不当小偷,就不会进牢狱了。

  忙于工作赚钱的勤夫或家庭煮妇,照顾父母子女,守法的勤勉时,就是善行和贡献出自己的能力了。

  对于忙碌又单调的生活,若是个性脾气偶尔失控,或是亲友语言的不顺心,经济压力…等,自己如何调整出好的情绪?

  未来总是要继续生活,可是如何才能善待自己又善待家人?

  想起了: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就像风,吹向海洋,吹向公园,同时吹向男女老少,一律平等,没有贪心,也没有忿怒。

 

二、正确的见解

  风带来了温暖,那是阳光照在树叶和地表而积聚的,并且参入了一些树脂芳香,虽然是薄薄的,却能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这种快乐的感受,也是一阵又一阵的产生,然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没有停留;只能淡然处之,即使在公园内多停留一段时光,绝对没办法永远拥有。

  人们又有意见了。

  「要怎么不犯错?每天早上背不可偷、不可抢、不可骗人。」。

  「早上背完了,中午忘记了,又说谎了。怎么办?」。

  「可以一个小时背一次。」。

  「若是感到还不够保险,可以半小时背一次,避免恶性难移。」。

  「是啊!只要工夫深,铁杵都可以磨成绣花针。」。

  「可是,有没有一种理论或见解,可以适用于每一种时刻,任何场合,并且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

  听他们七嘴八舌的说了许多话,乍听之下,好像是一些没有理念的话。可是想了想,他们的想法,代表他们的需求,需求是一种很好的起动力,若能继续往好的方向走,才能在生活中、克服烦恼。

  看到前面那两位小朋友,他们一手拿着装肥皂水的小圆筒,另一只手拿了一枝有圆孔的小棒,沾了一些肥皂水,放在嘴前,然后吹一吹,圆泡泡就一个一个产生了。阳光照射之下,现出五颜六色,随风飘舞,然后破灭。

  小孩子一次又一次的吹肥皂水泡泡,乐在其中,大人也看得笑逐颜开。

  观察,可以知晓心性,趣向安乐。

  这时候,想起了三乘经典、杂阿含经中的佛法。

  身体具有成就、积聚和无常的能力。

  触受性呢?

  想?意行、口行、身行?行为能力?也如是。

  没有贪的运用。令人安乐。

  希望永远安乐?趣向菩提,真正解脱。

  正确的见解,称为正见,能够永远实行而能永远消除烦恼的见解,称为正见。圣正见,超越世间的真正见。

 

三、那些见解会制造痛苦。

  那位卡在两片墙壁之间的小偷,当初若没有萌发偷这种不善法,就不会造诸偷的邪见。

  生活中,任何人都会遇到顺境与逆境。电视或报纸的报导,有些人位居重要职务,为了获得更多名利,因而被名利地位牵着走,造出挪用公款或偷卖公司的智慧财产等错事;像这些生活于顺境而造出邪见行为,除了害到自己,也伤及公司与家人。

  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证无上正等正觉、无余涅盘之后,想向优蹋蓝弗说法。天人说:他已经死了。

  优蹋蓝弗生前,曾经在山林中修行;听到鸟叫声,而不能专心修行;在烦恼之下,他想捕鸟;因为若没有鸟,就没有鸟声,山林安静,大概可以好好修行了。

  受不了鸟的叫声,他搬到河边。可是河流中,许多鱼在游动,鱼还会跳出水面,造出响声,令他不能专心修行,所以他想捕鱼。因为若没有鱼,就没有鱼造出的响声。

  最后,他终于找到一处很安静的地方,可以专心修行,修到可以去非想非非想天的境界;死了之后,识身去非想非非想天了。

  释迦牟尼佛预言,优蹋蓝弗于非想非非想天的寿命终止之后…,将投胎成为着翅恶狸,飞行走兽都无得脱逃。

  飞狸这种动物会爬树,爬到大树的树顶,寻找小鸟,看定标的物,伸展手脚,滑翔到标的物处,抓住小鸟。

  飞狸也会在水中潜游,伺机吃活鱼。因为怕吵而造出邪见,恶愿的支配,成为飞狸又造 生罪,三涂苦楚是很可怕的。

  会被环境物欲支配的人,是不是内心还有弱点?

  有弱点的人,走到什么地方,都会烦恼痛苦。

 

四、正见的好处

  那一位喊救命的小偷,当初若使用正见,不当小偷,就不必进牢狱了。

  公园旁的商店,有一些人在买饼干和饮料。发现自己也有些口渴,走过去,买了一瓶水喝。

  用自己的钱,去买水喝,就是正见。

  坐在正确的地方喝水,不妨碍别人的行走安全,就是正见。

  不可喝太多水,避免生病拉肚子,就是正见。

  听音乐时,戴耳机,开正常音量或避免吵及邻居,提高居住质量,就是正见。

  遵守法律、奉公守法,尊重善良风俗,敦亲睦邻,孝养父母、夫妻好和、教养子女、良好工作收入、家庭和乐、安康生活,这些都是世间正见,其中也有第一义正见。

  知圣、无着、无上正等正觉、称为超世间正见。知有施、有报、知世间有阿罗汉不受后有,称为世间正见。

  孟母看到儿子在屠坊附近游玩,怕他浪费童年大好岁月,将住所一迁再迁,最后搬到学校旁。学习能力强的孟子,看到学生读书,也跟着用功,所以成为大教育家。

  孟母和亚圣孟子,都因为正见,所以造就不朽的教育事业。

  人们常说:做善事的人没有国界限制。所以儒家的仁义率性思想,可以从中国传布到日本、韩国、越南、美国。

  圣人道师李耳的道德思想,也从中国传布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区,让喜爱善心的人,能接受玄之又玄的教育。

  相同的,佛法教育及佛经也从印度传布到中国、日本、韩国、泰国、缅甸、锡兰、越南…等地区,让许多人可以世世念念都实行,趣达大乐。

  人有感觉、知觉、触觉、觉醒能力。

  中文的觉,awakement awakening.

  用智慧感觉,观察物质色等无常,如是观者,就是实行正见。观察受、想、行、识等无常,如是观者,就是实行正见。

  实行正见的人,已经厌离邪见。

  厌离不善见解的人,此次的意念就是断除喜。

  此念断除喜贪的人,此次意念称为心解脱。

  心解脱的人,就能自证圣者果位或贤者果位。

 

五、正确的思惟

  这个运动公园大约有六十公顷土地,所以有职业棒球场、居民使用的篮球场、网球场、滑鞋区、园景区,还有一大片草地,白天可以在草地上玩,晚上可以坐着看星星。

  草地区内,有一些人在放风筝。

  还有些人,在交换放风筝的知识与技巧。

  「你住那里?」。

  「士林。你呢?」。

  「天母。你为什么从士林来天母放风筝?」。

  「这个公园大,草地区大,附近骑机器脚踏车的人少。草地区距离附近马路,都有几百公尺远,万一风筝从天上掉下来时,才不会被骑机器脚踏车的人撞到风筝系绳,避免骑士快速冲到系绳而割断脖子附近的气管或血管。」。

  听到这种具有爱心的话,心中一片温暖,虽然这是世间正见思惟,其中即是第一义思惟。

  太阳渐渐上升,气温也渐渐升高了,放风筝的人,只剩两位,一位放大风筝,另一位放小风筝。

  只见放大风筝的人,看着大风筝,一下子放线,一下子拉,玩得一身大汗。

  另一位就不同了,若是风筝被吹跑了,他就舍弃。然后再放一个,若又被风吹跑了,还是老样子,不要了。

  于是走近,请教放风筝的道理。

  「先有计划,然后用竹子和纸做风筝,系上细棉线,升到空中,能滑翔就及格。若被吹跑了,就不要了。这就是放,所以称为放风筝。」。

  「若追那个飞跑了的风筝呢?」。

  「那是被风筝玩,不是放风筝。」。

  没有贪的想法,没有贪的运用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事物等的思惟,可以令人和敬,慎言慎行,快乐生活。

  生活是每天的,与色声香味触的遭遇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非想非非想天,寿终之后,也必须再与五欲面对。若不想被五欲支配,如何是好?

  思学问,思无害,是世间正思。思寂静,思无上菩提,是超世间正思。

 

六、思惟之运用

  色受想行识是中性的,大人有一份色受想行识,小孩也是,不会因为是男人而多一些,也不会因为是女人而少丝毫,富人只能有一份,穷人也是那一份,就看当事人怎么运用。

  那位小偷若是曾经思考偷的后果及牢狱生活,他可能不愿做出偷的恶思惟。

  物主不知的时候,没有获得物主自由意愿的同意而取用他人财物,称为偷。

  有些人因为生活穷困,做了错误思惟,害了自己。

  也有人因为赌博而债务逼人,怨憎会苦产生了、求不得苦也来了,思念的痛苦就像河水一般的川流不息。

  风继续的吹着,有一些小花的绒毛花瓣,随着风飘向天空,与风筝共舞,演了想象画戏码。

  看到小花摇动,想起了一则故事,记载一位年轻人,很有才干,又有良好声誉,因此受到当时大王的特别提升任用,当了行政长官。认真公务,加上风调雨顺,人民勤劳守法,国内一片安和繁荣。

  许多年之后,他常常想篡位。时光飞逝,还没有机会做出篡位行动,就已经寿命终结了。魂身脱离肉体之后,直奔地狱,遭受种种痛苦,并且期间很久。

  为了希望大家向善,希望人们避免地狱苦报,很多宗教都教导向善的方法,以及告知地狱苦报有多痛苦。

  佛教明心见性,劝不要造杀盗淫妄而避免地狱之苦。

  道教有些宗派告诉大家,地狱有种种痛苦。

  天主教和基督教,讲说最后审判,有罪者下地狱。

  善心人士的关怀,都是希望人类的生活能越来越好。

 

七、思惟向好处

  做善事,必须运用无所得智慧。

  前些日子的电视新闻报导,屏幕上,一位二十多岁的女生被逮捕了,一脸惊慌的说:「怎么会这样!我想回家。」。

  新闻报导说:「她交了游手好闲的朋友,昨天她接到电话,谈好今天中午在某某路口等他们。今天中午在约好的路口,朋友坐上了汽车,于是她开着车送朋友回家。

  经由录像及证人指认,她被逮捕之后,才知那些朋友抢劫,她不知情的被利用而成为抢劫的随从犯。」。

  记者又说:「她不知道如何交善良朋友,今天被恶友陷害了。」。

  公园旁的学校,角落那一间教室,没有读书的朗诵声,也没有音乐课的唱歌声音乐声,不知那位老师是不是在教「公民与道德」?

  初级中学的学生,很多同学刚好在发育阶段,嗓子哑哑的;唱歌时,五音不全、忽高忽低、又兼带着忽然唱不出来,常常弄得同学们笑出来。

  学校的教师,几十岁的人了,肉体逐渐老化,腰酸背痛,老花眼。从出生到青少年、步入壮年,然后老年,肉体用岁月演示无常,告知肉体不坚固,以及附随着种种苦。

  活的世界,有身体,可以避免当身体的奴仆,也可以避免自虐,例如那位小偷,为了追求快乐的感受,当了身体的奴仆,作了积聚苦的自虐,加上监牢的生活,因果报应太可怕了。

  身体产生的饥饿、虚弱、疲倦、热、疼痛、病苦、老化、冷,每天都可能产生。身触产生觉,觉.知见的产生、变化、消失。

  若能将不坚固成就坚固,灭罪消愆,就是好。

  身触生想,想的产生、变易、消失、充满了无常与觉性。

  身触产生生产意行、口行、身行,无常之中,产生了大力量。

  身触产生了历代行为能力,变易之中,成就了永恒,富足了三十二相善业。

  思惟可以善意念锻炼。

  古代圣贤不知是不是都作正确思考?然后才容易随时不贪爱的运用色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及尘物?

 

八、正确的语言

  没有讥笑的话,是一种正语。

  不说好吃懒做的话,也是正语。

  不刺激他人去作嫖赌斗狠的话,都是正语。

  不说色情话、不恶口骂人、不搬弄是非、不说恶愿咒诅、不诈骗,都是正语,是世间正语。

  口能够远离四种过患,内心也不思念口的四种过患,并且宣说正法,实行正道,灭尽烦恼,称为超世间正语。

  「佛告诸弟子:能计空制意如弹指顷,即可得道。」。

 

九、若是沉重

  电视的新闻报导,也常常出现一些打杀之后的可怕血腥画面,例如甲方向乙方说:「你们的唱歌声音太大。」。乙方不肯将音量调小,还说了一些讥笑话。双方开始恶口辱骂,演变成打架,然后是输的一方造出寻找及仇恨痛苦。

  根本说一切有奈耶破僧杂事记载,诸比丘问:「世尊往世造那一种业?今生须经六年苦行才能证无上正等正觉。」。

  古人说,忍一时口舌,以及肯造吉祥行为,人和家乐。

 

十、正语的好处

  经过慎密的思考之后,再详细规划,面容亲切,语气温和而说出的话,自己舒服,听者也爽快。就像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大地,充满了生机,柔和的微风轻轻吹来,鸟语花香,都是活力,人也可以继续生活,成就无限永恒。

  医院是医治病痛的场所,是帮助众生恢复身心健康机能的地方。

 

十一、正善行为表现

  每个人的智商与体能,或许人人不同。人生的际遇,即使千差万别。但是运用实行的根本,都是相同。

  喜欢正当职业、正当运动,是他们的理念。然后作妥善的计划和实行,良好的生活作息,自己和家人都安乐,生活美满。

  有一位老先生想看已经结婚的女儿,走到女婿家附近,河上那座小桥被河水冲失了。

  老先生他们:用言语表达理想,心里计划如何做善事,然后造桥施工。

  也有一些人奉行佛经律论,实行戒定慧的印刷佛经、弘扬佛法、希望自己和大家都能超越烦恼。达到至真永恒,称为超世间正业。

 

十二、外劳

  公园南边的对面是商业区,有一所超级市场。大街的西边,有传统市场,以及一些卖蔬菜水果的临时摊贩。

  公园中,坐在树下聊天的人们,看到两位外国劳工。

  「你们猜猜看,那两位外劳是那一国人?」。

  「华裔的越南人,皮肤和我们差不多一样白。」。

  「泰国人的皮肤较黑,接近印度的人,肤色可能更深一些。」。

  「菲律宾外劳,有一些会说英文。」。

  「他们的父母,不知心中有什么想法?」。

  「大部份的父母,可能会这么想:希望子女的工作轻松又稳定,身体健康,薪金又好,赚一笔钱,就回家乡安居。」。

  「南洋有一个国家,二十世纪中叶时,本来国民所得很高。据说学了贪欲制度,高官争权夺利,人民喜欢不劳而利用政治力去获得额外的金钱享受,例如非国不学欧美人民勤敏工作的从每月薪金扣留某些百分比率金钱作退休金,却将国家税收以人民福利为名而作浪费,贪不能满足之后,更编列大量赤字预算,即使到他们孙儿时代,也不能将赤字预算补平。公司工厂税多,公司工厂八成倒闭。

  南洋那个国家内,有才能的人与富有的人,看到寡作国的未来必定非头非脸,于是很多家庭都离去了。寡作国内,只剩两种人,一种是很穷很穷的人,另一种是想掠夺他人财物的人,所以寡作国成为二十世纪末的最大劳工输出国。」。

  老陈听了,说:「非脸的祖父母贪爱不劳而获,造成子女孙儿必须当外劳,以西洋人的观念而言,那是不是称为原罪?」。

  国文系毕业的小徐说:「他们爱说洋文,可能不读中国的书,所以不知所谓一个国家,若是食用的人多而生产的人少,必定灭亡。」。

  「最好是平时勤劳工作,并且要作一些积蓄,容易安稳生活?」。

  西坡先生说:

  「非祖那些不劳而获的观念,是不是名为邪戒?」。

  小富说:「贪欲害到自己,并且殃及子孙,祸延后代。」。

 

十三、行为善处

  聚在树下的人们,谈完了外国劳工之后,题材换成沈迷喝酒的惨剧。

  电视与报纸都报导了,那是台湾中部山区的家庭事故,一家父子五口都喜爱喝酒,常常喝了酒,就数东骂西。

  这次是老妈生病的住院问题,喝酒时,小儿子认为他最认真照顾卧床的妈妈,父兄都不够认真,所以竟以恶口骂父兄。

  大家都懒得理他,并且各自回房睡觉。骂累了,也醉了,就躺在门外睡觉。家人趁机关了大门,避免他又回到室内大吵。凌晨他醒了,一定要进入室内,开始破坏大门。七十岁的老父看到了,顺手拿起门旁的一枝木棍往外刺。听到一声痛叫,以为是装病而想骗老父开门,所以不理他。

  过了一阵子,都没听到任何声音;老爸感到有些奇怪,于是向大儿子说这件事。大儿子打开大门,发现小弟的左前胸有一个伤口,已经被打猎的长枪刺死了。剩下的,是一片后悔。

  老王说:「酒最好只作暖身。晚上睡觉前,只一杯五十CC,用十口喝,促进血液循环。平时不喝,避免造出悲剧。」。

  当外务员的小张说:「跑外务的人,偶尔会遇到吃饭喝酒。只要想:我家父母妻女的未来生活,都必须靠我工作赚钱。所以只敢小酌,即使被客户取笑是孬种,也只能赔礼。你看,有些人酒醉开车,轻的被警员取缔;重则撞死别人或自己也死了,造成许多悲痛。」。

  听到他们的言谈,有时候会觉得那是别人的事,可是仔仔细细想想,任何人的一生都可能遇到,例如客户小酌换成同学亲友婚礼,应酬换成毕业惜别晚会,家庭的父子喝酒换成情场失恋喝酒……,会有一种彷佛的感觉。

  佛经记载,戒、定、布施,是名为业。

  有优秀的职前训练,有工作时、好好发挥智慧行为能力,才容易有卓越表现。

 

十四、正精进

  上一次做善事,现在做善事,未来也做善事,称为善事精进。

  那位在山区造桥的老先生,他和亲朋好友造了第一座桥之后,看到大家有桥可用,心中充满了欢喜。高兴极了,有人提议:再找一个很需要桥的场所继续造桥。

  他们商议,决定继续做善事,大桥或小桥都好,并且请亲友代为寻找。很快就得知,有几处山路等他们观察。

  先观察地形,在马路附近寻找最坚固的高处造桥;即使估计桥造好之后,还必须建造新的马路与新桥连接,他们也是很高兴的作规划,并且依照计划施工。

  一年内,自己购买材料,自己施工,所用的金钱并不多,但是造福乡邻的福报却很多。很多人看了之后,也愿意出钱出力,参加行善。几十年,他们造了几百座桥,并且每一座桥都很耐用。

  自己不做 盗淫,也不骄傲自大,并且年年月月奉行十善,称为世间正精进。

  或许有人会想,他们身体健康、有力气,并且有些人存有一些钱,所以才做得起善事。

  只要常常有做善事的观念,并且量力帮助他人,机会总是会产生的。例如发生车祸时,可以在道路放警示器或反光物品而避免后车追撞;也可以打电话通知救护车,帮伤者止血或搬伤者到安全地区等。

  佛经记载,古代有一位很穷的人名叫须摩那,知晓佛想缝补染衣,于是拿出一些线缕供佛;穷人肯布施线缕的心理言行是很特殊的,这种诚意是很珍贵的;佛向须摩那授记,未来世将成佛,佛号曰十綖佛………。

  很有钱的人以财物布施,不一定被佛授记。可是贫人须摩那以线缕供佛补衣,佛向他授记。

  知苦,观察苦的起因。生活上,避免冲犯。年年月月奉行佛法,舍离诸集,愿度彼岸,称为超世间正见。

 

十五、种瓜得瓜

  现代人生活,充满紧张、竞争。

  前几天的报纸报导,用一个大标题,实行十年的教育改革,宣称失败。

  电视记者访问一位家长,那位妈妈很惶恐的说:「建构数学给智商高的人读吧!我们平常人读加减乘除,比较不会产生失败感。」。言词中,她对于读建构数学的女儿,很担心会不会变成白痴。

  听了那位家长的话,令人想到孔子说的「有教无类」。

  我们没有办法猜测圣人孔子说那句话的当时涵意,现在只能猜想圣人的遗教。

  世间有注重品德的人与不注重品德的人,有智商低的人……。

  对于喜欢机械工艺的人,可以启发读机械工艺的书,并且有实习课程,他可能因而喜欢读工艺类的书,也可能不再将学校视为牢房,有一技之长而不愿成为游手好闲的人;这似乎较为合乎有教无类的观念与理想。

  人对于读不来的课程,可能会产生失败感。多次一课又一课的失败,学生很可能视学校为畏途,也可能产生忧郁症。对他或对社会而言,是不是一种没有弄对方向的失败?

  换个方法!说不定可以产生两全其美的生活方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记载阿逸多因为错误观念而害到自己与国人的故事。

  阿逸多修行五十年,通达九十六种经书记论、医方咒术、占相吉凶,所以名闻远播。阿逸多多次想及:尊师教导,才有今日的高才智德。想卖身,获得钱财衣食而供师。

  当时的国王亡故,群臣集议,令国界众学士集合讲议,论议得胜者将被推举为新国王。因此阿逸多被大家推举为新国王。

  最先的几年,奉行推行十善法,国强民乐。

  边境旁有两小国,经常互相征伐。安陀罗小国的王与大臣议策,送美女百名及宝物给阿逸多王,诱阿逸多派兵征服摩罗婆耶国。

  阿逸多王在物欲的驱使之下,派兵百万,战斗百日,死伤过半而获得胜战。此后阿逸多王沉迷声色,不理国政,官僚作乱,水涝、旱灾、饥民满道,远方怨敌趁机侵略。阿逸多王失国而亡没,死后,识魂堕入地狱,遭受种种楚毒。

  因为过去世勤于修行,缘前世智慧力,识知宿命,心自悔。弃恶而向善,才可以脱离地狱苦楚。

 

十六、轻松向目标

  善的愿行,认真朝善心善行,生活可能轻松一些。

  善愿是一种无形的安全索,让人藉此安全索而确保安全方向。

  精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循善的人容易走向安全地区。

  过去世的阿逸多王,忘记使用善业愿行,因而落入美女计的陷阱中。疏忽国政,恶业的支配,阿逸多王曾经堕入地狱,之后又在饿鬼道受苦,然后再去当畜生。

  似乎可以如此肯定的说,当初若没有落入美女计,也没有落入财宝计之中,就不会跑去三恶道受苦。

  您认为?

  「是吗?可是又像变化。」。

  「不要随便说。」。

  「是不是能够方便?但不能随便。」。

  听到老少说,思虑中,想起了大善知识的教导。

  「正确的努力及恒心于无上正等正觉。」。

  终于理解了,正精进可以让人快乐与安宁。

 

十七、正命

  报纸报导了一件事,台湾某大学的教务处作了公告,开除几位考试作弊的学生,理由是法律系的学生应当知法守法不犯法。

  知法守法即是正念。

  人在世间,为了维持肉体生存,必须工作赚钱,以便获得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

  公元二千年附近的这十多年,台湾的一些学者,常常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的学问质量每年下降?

  教育主管还说:「怎么办?这几年的硕士毕业生只有三十年前的大学生程度,这几年的大学生只有以往的高中生程度。」。

  报纸也刊出一些读者投稿,内容是学生的生活太优厚、父母舍不得管自己的孩子、年轻人爱玩和打计算机游戏…等,造成学生不肯用功读书。

  还有些意见是大学太多了,公元二○○七年起的这些年,几乎都是一百一十多个大一座位要抢一百位高三毕业生,造成很多大学的科系大一学生人数太少或没有任何学生的困境。至于百分之百的超高录取率,多出了百分之七十五的学生,素质方面,想就知晓。

  没有优秀正确的学问、没有优秀的技术,造成没有竞争力,未来职场工作时,怎么办?

  学生专心用功读书、适当运动和娱乐,即是正念。具正念的过平常生活,称为正命。

  工厂的员工重视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卓越的制造、优良的质量管理、吸引人的产品功能和外型设计、优秀的低成本和销售管理,尊重厂精神…等,公司工厂的优质产品,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才有好的竞争力。

  以合法方式赚钱,不贪污、不诈骗、不抢劫,称为世间正命。

  还有一些人,知法守法的合法工作赚钱,并且奉行佛语的过生活,称为世间正命。

 

十八、现在的生活与未来的后果

  喝了清洁的开水,可以解决口渴问题,促进正常的新陈代谢,造就身体健康。

  可是人若是喝了含有太多大肠菌的泡沫红茶呢?或是吃了含有病毒的午餐呢?知或不知泡沫红茶含有大肠菌,喝了就容易造成腹泻。知或不知午餐食物含有病毒,吃了午餐食物,都是要面临生病或死亡的痛苦。

  人若是对于乐受产生不知足及追求而称为贪。知或不知贪的解释及危害力,只要乐受产生不知足及追求,因此某些人造了偷、骗、抢、杀生、嫖妓、说谎、恶口、搬弄是非、恶誓……等,害了自己又害别人,现在生活在烦恼之中,而未来也会面临爱别离苦、求不得苦。

  释迦牟尼佛为了让众生知苦因的危害力及苦果的绵亘可怕,因此启发众生本性智慧能力的运用而超越诸欲,世世走向快乐大道。于是告诉大众,佛有两种外型,一是出家如来佛形像,譬如释迦牟尼出家如来、阿弥陀出家如来佛;二是在家如来佛形像,譬如正法明在家如来佛、药师在家如来佛、菩提菩提在家如来佛;出家如来佛和在家如来佛为什么可以成为天人师佛?因为世世奉行佛经律论及戒定慧自觉利他而菩提心性本净。

  菩萨也有两种形像,一是出家菩萨形像,譬如地藏出家菩萨,二是在家菩萨形像,譬如普贤在家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在家菩萨摩诃萨、观世音在家菩萨摩诃萨、大势至在家菩萨摩诃萨;无所得恭读佛经律论,而在家菩萨确实很多很多,几乎都是在家菩萨。

  僧也有两种形像,一是身体出家的比丘僧或比丘尼僧,二是在家的优婆塞善好僧和优婆夷善好僧。

  佛为了让众生脱离贪嗔痴的危害力,以及避开五欲的摧残,因此大慈悲的制定戒律,所以身体出家的比丘及比丘尼等乞士与乞士女都必须穿露出右边肉肩的佛制露出右肩的斑驳醭染纳衣(印度话是袈裟),必须乞食,并且不可畜财宝,也不可在寺庙自行煮食……。

  可是呢?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印度弘扬佛法时,只有部份的比丘乞士及比丘尼乞士女肯穿佛制露出右肩的袈裟、托鉢乞食、不畜财物、过午不食、不在寺庙自行煮食、不买卖贸易…的奉行比丘二百五十条戒律。

  佛制定波罗提木叉,众生若想当比丘这种乞士,应先三自皈,然后让他随比丘生活六个月作心理言行观察,对于品德及身体残缺者是不让他身体出家当比丘乞士,对于品德及身体健全而在允许他身体出家当比丘乞士前,必须三次问他:你能奉守比丘二百五十戒吗?他三次都回答可以持行比丘二百五十戒。之后才能允许他身体出家当比丘乞士。

  释迦牟尼佛于印度弘扬佛法时,很多人因为饥荒或好吃懒做,或是贪图名利及供养,因而拒穿佛制露出右肩的斑驳醭染纳衣袈裟、畜财宝、买卖贸易、自行煮食、不肯托鉢乞食…。比丘拒穿佛制 露出右肩的斑驳醭染纳衣袈裟者,因为破戒而不是佛弟子,若穿世间世俗衣服是名为魔比丘而不可自称佛弟子。

  比丘若拒托鉢乞食,因为破戒而不是佛弟子,不可自称佛弟子。比丘若畜财宝,因为破戒而不是佛弟子。若比丘谤佛法,因为破戒而不是佛弟子。

  跟随破戒比丘,因为近破戒者而自己也会随伴造罪或谤佛,因此跟随破戒者的众生,很容易的随入第十八层地狱受苦。

  释迦牟尼佛弘法时是正法时期,尚有比丘乞士及比丘尼乞士女信佛及信行佛法戒律。

  现在是末法时期,大陆地区或台湾、日本、韩、泰、缅、高棉、印度、欧洲各国、美加地区,几乎没几位比丘肯穿露出右边肉肩的佛制斑驳醭染纳衣,并且贪欲、畜财宝、买卖物品、贸易…;还开朋驰高级汽车,坐飞机时是坐宽大舒服的商务舱…。他们最喜欢说,时代不同了,布施有功德。

  毁戒就是毁戒,没有任何不同,都不是佛弟子。

  时代不同了,毁戒的报应却相同,毁戒者将于地狱受苦。

  时代不同了,后果都相同,跟随破戒比丘者,吃了三毒午餐,没有功德,却还要面临六道三涂苦厄。

 

十九、美好生活的开始

  经济新闻方面的文章,有时候会报导某些公司的财务理念。

  一种是重视安全,有一千万元的实足资本,只在资本能力范围内,守法经营事业,并且尽可能避免向人借贷。

  另一种是勤于向人借款,忙于追钱,因此常常被利息与还款等问题压迫到疲于奔命,遇到经济景气不好时,有些公司工厂就倒闭了。

  人都希望生活于舒适与安定之中,称为趋吉。人都希望远离病苦灾厄,称为避凶。

  谈到工作与生活,王先生说了一些坐车经验与他的感受。

  有一次看到一辆很干净的出租车,于是挥手招车,车停下之后,向司机表达,要去天母。并且请教他,「去不去天母」。

  许久都没有听到驾驶的回音,以为他不想去,所以说:「没关系,我叫另一辆」。

  出租车司机听了,回答说:「去」。

  开了不久,看到星期五下班时段的交通大阻塞,就说:「刚才以为你不愿去天母。」。

  司机回答:「从这里去天母,是中距离的车程,心里很高兴。

  想到从台北市的西南边去北边,必须经由市中心区。想要避开交通容易阻塞的路段,避开一些红灯,又想车速稳定的安全开车,所以必须计划走那几条路,才能安全平稳的到达天母。在规划路线,所以回答慢了。」。

  谈到工作态度时,司机还说:「必须有专业学识,重视安全,勤俭,恳切的工作态度,重视清洁,每天都有足够的睡眠和运动,不赌,不酗酒,不吃伤及精神身体的食物,才有能力长年开车。」。

  一路上,司机还说了一些智能经验,并且说:「与其它出租车作比较,他每天多了三分之一的赚钱机会。」。

  汽车很平稳的到达目的地,在交通阻塞的星期五下班时段,这一段行程,一般出租车大概要以五十分钟走完全程,他只用了三十分钟,确实比别人多了三分之一的赚钱机会。这些积极安全因素,可能就是造成他获得优良驾驶的原因,也可能是他二十多年世间正命的表现,并且达到生活安定的目的。

  若是能够以超世间正命圆融运用世间正命,心境想必更为安稳,永续快乐。

 

二十、正念

  接近中午时分,有些家长到学校旁的餐馆,帮他的孩子买午餐,有三位邻居在校门口遇到了,互相打招呼谈话。

  张妈说:「学校有付费的午餐,儿子想吃Pizza,所以买给他。」。

  陈妈妈开玩笑的说:「你儿子很乖,等你老的时候,儿子孝顺你。」。

  「你送什么给女儿?」。

  丙妈说:「女儿今天感冒了,送一些清淡食物给她,并且提醒记得吃药治感冒,和多喝一些开水。」。

  下课钟响了,五分钟后,许多学生到校门口拿午餐。

  十分钟后,三位家长又可以谈天了。

  丙妈说:「叫她多休息,不要玩得一身是汗,避免衣服汗湿,女儿竟然不应声。」。

  「你女儿是不是嫌你话太多?好像她就是一位很不乖的小孩?」。

  「都是为了她好,怕她忘记吃药。感冒都是自己病苦。

  你知道吗?那位在大学教心理学的教授,被骗了一百多万元。为什么?就是没有人叫他不要贪。」。

  多么切实的话,教授心中有贪才会被骗走一百多万元,丙妈女儿因为心中有嗔而不答话。那位教授与丙妈的女儿,可能尚不知「贪与嗔是三大弱点中的两个」。

  若是一个人不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不肯多听亲友的婉言善劝?万一遇到逆境时?怎么办?

  当然是避免像活光寺那两位比丘尼犯不偷盗戒的盗用公款八千多万元而面临坐牢还钱及因果报应。

  无所得恭钞阿那律八念经的部份经文──

  「正志亦有二:不嫉妬、不恚怒,不事邪,是为世间正念。离心三恶,行四意端,清净无为,是为道正志。」。

 

二十一、经典

  中午了,想回家休息,于是顺着大路走。在磺溪附近,看到远方的挖土机,在司机操作之下,溪中淤积泥砂被一斗一斗挖走,童年时候的溪底深度又出现了,河道也畅通了。

  往上游走去,天母附近的工程已经完工,走在平坦的堤防上,看着前方,大雨之后的溪水,淹没了溪中被染成铁锈色的石头;硫磺与铁质氧化成为锈红色的溪水、变成很淡的颜色,并且快速的流往下游。

  靠在堤边的栏杆,西方的观音山在眼前,想起了观世音菩萨,也令人想起了佛教的大乘思想,这是佛教才具有的真实卓越思想言行。

  每一位众生都有思想行为能力,那些随求色声香味触的思想言行称为世智辩聪。

  每一位众生的每一次意念言行运用,都有两种选择、可供自己决定。一种是善用色声香味触,第二种是随色声香味触沉沦。

  报纸或电视报导,可以看到一些随色声香味触沉沦的人,例如小偷偷钱、好赌而欠很多债、酗酒伤肝、嫖妓得了后天免疫不全症候群、或追求女友不成而伤害人、也有婚外情而造成家庭破裂…,他们的因果报应都极为惨烈。

  看到别人追求物欲而吃了很多苦,或是看到别人不知法理而误触法网,有些人思维如何能长久安心生活,思维如何避免误触法网。

  圣贤教众生趣行善事,譬如佛法或道或儒,都是希望众生常常快乐。

  可是也有人说:「圣贤教人不要贪。听了之后,自己曾经联想到一些事情,例如好像圣贤在说你很贪,所以告诉你,不要贪。

  因为心里有一些不高兴而不想听圣贤说教,只喜欢听什么时候股票可以大涨,只喜欢听计算机分析下一期的六合彩券号码,希望常常赚大钱。」。

  对于一位守着彩券等待赚大钱的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想到:「忙于追钱,会劳累自己。即使富可比国,死后的万般财产也须留下,似乎没有必要当赚钱机器。」。

  似乎可以行善工作赚钱的说:「声闻人这一世会实行佛法十善业。」。

  也可以说:每一世都记得实行佛法菩提心性三十二相善业,称为大乘。

  经典无所得。

 

二十二、一种愿望,姓名是无愿。

  堤防上的人行步道旁,有些工人坐在树下,正在享用午餐。

  也有人将身体倚靠着树,将报纸盖在脸上,安稳入睡,享受饭后休息的保健时光。

  一辆小货车停在前方桥上,驾驶拿出工具,准备更换轮胎。

  走经车旁,看到车内载了一些精美的广告刊物。印刷术是一则已经演进千余年的故事,代表人类智慧、技艺、上进的总体表现。

  看到印刷文件,想起了一件往事,数十年前,有一位大学毕业生常常失业,所以最怕亲友问他从事什么行业;当时他最希望能有常续的正当工作,也希望将来开公司工厂让别人也有工作。

  不嫉妬别人的公司成就,不印刷色情刊物,不偷盗别人的印刷技术,因为不犯法而能使公司工厂长续安全经营,称为世间正念。

  自己勤修印刷机器及特殊油墨,很精良的印刷技术,公司虽然只有几十位员工,却很有竞争力;经济低迷时,也能长续的赚钱经营。

  愿望的牵成,年年月月努力正当上进,这种十善业,也称为世间正念。人间若是多一些这类优秀人才,人类的生活将更美好。

  没有贪的愿望称为无愿,没有嗔怒的愿望称为无愿。

  愿意世世念念实行菩提心性愿行称为超世间正念,是为无愿。

 

二十三、正定

  初秋的时日,气候很稳定。凉爽干燥的白天,气温大约是摄氏二十多度,晴空万里的时候,走在路上也很舒服。

  在住家附近,看到邻居老洋。

  老洋和他的妈妈都是不信任何宗教的人,他们最常说的话就是:「不懒惰!不杀盗淫骗!不做坏事。」。

  有时候,很想向老洋说:「佛教的正定层次,永久级是为道正定,辅助级是为世间正定。不做坏事称为世间正定,不杀盗淫骗也称为世间正定。」。

  能守善安固称为世间正定,老洋能守善安固,所以时时刻刻记得不做坏事,才能避免做错。

  阿含经弘扬大乘、辟支乘、声闻乘、人天乘。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记载,摄受正法善男子善女人建立大地,让大乘者、辟支乘者、声闻乘者、人天乘者,都能成熟善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记载,善男子应说佛法教导大乘者及辟支乘者与声闻乘者;也应为余众生说人天教,令得人天安乐妙果。

  走到附近,轻轻问:「今天有没有正定?」。

  老洋很好奇的回答:「正定!我不会在室内盘腿坐的定境。」。

  老洋以为正定只是盘腿坐练数息观或盘腿坐的专心持咒等。

  于是顺口说:「意念没有贪就是正定,称为意念正定。还有言行时的口行正定,以及行住坐卧时的身行正定。」。

  「一个人若是愿世世奉行正定,称为愿行正定。」。

  听了之后,老洋说:「原来老洋常常实行世间正定。」。

  「有没有比世间正定更大更有力的正定?是不是为道正定?」。

  微笑的说:「你很有慧根。」。

 

二十四、吉祥家

  老洋看一看前方的大马路,再看一看小巷,又看到麻雀在屋与树之间飞来飞去。

  听到他说:「小鸟乱飞所以当小鸟。小巷通大路,世间正定与为道正定可以互通。」。

  看到他在自家门口的喃喃细语,于是告诉他:

  「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第三记载,心寂名为定,知法名为智。」。

  老洋风趣的说:「是不是在家心定,开公交车走大路也安心。」。

  想到华严经卷七十九记载,一切菩萨为兄弟,菩提心为家,如理修行为家法,诸地为家处,诸忍为家族,大愿为家教,……。

  于是向这位同样具有法身的邻居说定法。

  看他专心思考的模样,继续开朗的说:

  「大般涅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记载,若有众生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是名正他。……。」。

  听到这里,老洋说:

  「要做生意之前,自己必须有学识能力、目标、实行计划、努力…。

  若要止息烦恼呢?」。

  「阿那律八念经记载,得四意志,惟空、无想、不愿,见泥洹源,是为道正定,是为道谛。」。

  老洋想了想,分析的说:

  「智慧与学识能力人人有。目标若是广度众生?实行计划是先回家或开公司。可是怎么回家开公司工厂?」。

  「上一次,听了佛本行经卷第五、叹锭光佛时品第二十四记载,佛说明法,清净太平,入泥洹城,犹如归家。」。

  「真巧!今天听闻的佛法都说家。好像是提示在家庭生活的修行,也可以达成在菩提心家的清愉境界。也好像提示知行自性三身佛,即使在家庭生活,也能清净太平、入泥洹城、犹如归家。」。

  「是不是归家才能在家?」。

  「对!刚才才听说。若谓佛常住、不变异者,当知是家、则为有佛。是不是在家庭生活的人若能知行法报化佛就是在法报化佛家,也称为在家?」。

  看一看这一位勤于做生意的邻居,长久操劳,年龄还没五十岁,看上去却像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一脸风霜。

  正在思考的时候,老洋又问:「为什么你的年龄比我大,看上去却像四十岁的人?」。

  回答说:「因为比你忙!常常想华严经卷十四的经文,菩萨在家,当愿众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风继续的吹向高山平地,男女老少同一风味,常续无尽。

 

八正道之歌

回首页 打印本页

佛教临济宗龙华派斋教斋门新约龙华佛教圣国山保安堂步他佛月刊